首頁 要聞 政治

過度依賴中國進口 中藥材漲價20倍

中藥發展委員會主委黃世勳說,過去臺灣太仰賴中國進口藥材,中醫界應思考如何尋找替代藥。(記者賴玟茹/攝影)
中藥發展委員會主委黃世勳說,過去臺灣太仰賴中國進口藥材,中醫界應思考如何尋找替代藥。(記者賴玟茹/攝影)

【記者賴玟茹/臺北報導】近日傳出濃縮中藥缺貨問題,專家表示,濃縮中藥的原料沒有缺少,但因為原料貴,沒人願意生產,解決臺灣對中國中藥材的依賴才是「長遠」之道。他提出兩項建議,首先應盤點全球有多少臺灣需要的中藥材資源,以及發展中藥材多用途,如現今缺貨的黃連,能夠改以日本金粉蕨的地下根莖替代。

外傳中藥材酸棗仁一次飆漲至六倍,引發外界關注市售中藥材價格。對此,中藥發展委員會主委黃世勳22日出席記者會表示,這要回歸到臺灣缺藥問題,像是濃縮中藥的原料沒有缺少,至於為何做不出來提供販賣,問題是中藥材原料貴,等於是做一種浪費一種,沒有人願意再製造濃縮中藥。

衛福部說明,濃縮中藥俗稱科學中藥,指的是中藥材以現代化設備經水煎煮、濃縮、造粒,再製成顆粒、散、錠、膠囊等不同劑型,供中醫師處方調劑使用。

黃世勳說,目前中藥材價格幾乎上漲3~20倍,如黃連、細辛都已缺貨,對於如何維持藥材價格穩定,也應發展臺灣本地生產的藥材,如臺灣已發展丹蔘十多年,但至今供應量已不足以供應臺灣使用。

解決臺灣對中國中藥材的依賴才是「長遠」之道,黃世勳說,「以前我們太仰賴大陸進口藥材」,中醫界要開始思考如何找替代藥,首先應盤點全球相關中藥材的資源,如茯苓從福建進口改為自南非進口,甘草從中國福建轉為自巴基斯坦進口,進口廠商近一步檢測及標準管控,發現整體中藥材品質沒有比較差,同時應了解臺灣有哪些藥用資源,這才是重要的部分。

另應發展中藥材多用途,黃世勳說,大家習慣中藥材只用一、兩個用途,如酢漿草有抗發炎作用,又或是黃連現在幾乎買不到,也可改以日本金粉蕨的地下根莖來代替。

黃世勳說,本草綱目記載的藥物是1,892種,中醫師考試的本草備藥只有將近400~500種,換句話說,還有很多中藥材知識藏在古書裡面,建議中醫界也應重視這方面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