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地方 台中

種無毒草莓 臺中農友獲永續獎

第三屆永續善農銅獎得獎人黃文慶(右3)及親友團受獎合照。(臺中市政府提供)
第三屆永續善農銅獎得獎人黃文慶(右3)及親友團受獎合照。(臺中市政府提供)

【記者黃玉燕/臺中報導】農業部「第三屆永續善農獎」競賽結果12月26日揭曉,由農民、試驗單位、企業共9名獲獎。其中,臺中市4名農友入圍「永續善農獎」現場操作組,而農友黃文慶以生物、物理、化學防治技術,生產無毒安全草莓,於本屆競賽中擠進前三名,為臺中爭光。

臺中市4名農友入圍「永續善農獎」現場操作組,分別為黃文慶、楊竣鈞、張閔翔及陳裕源。農業局表示,入圍的農友在「作物有害生物綜合管理(IPM)」防治模式及作物栽培經營上,可謂各領風騷。

第三屆永續善農獎得獎人及入圍者受獎合照。第三屆永續善農獎得獎人及入圍者受獎合照。(臺中市政府提供)

后里區入圍的農友楊竣鈞以「韓國櫛瓜」種植為主軸,長期使用生物防治技術進行種植,建立起「自然里」農產品品牌;大雅區張閔翔農友以小麥、水稻輪作方式減少肥料及農藥施用,創立「食地築田」品牌行銷友善耕作農產品。清水區陳裕源農友則致力於技術擴散,將「天使之米」有機稻永續栽培方式,以食農體驗方式推廣。

農業局強調,加速作物有害生物綜合管理方法的推廣及落實,為市府發展永續農業的方式之一。將持續鼓勵更多農友投入友善環境耕作,有效做好病蟲害防治工作,並減少化學農藥及肥料使用,除了降低生產成本,也能有更多收益。

氣候變遷蟲害加劇 農業部盼設植物診療師

農業部代理部長陳駿季強調,IPM是整合各方推動的防蟲害模式,氣候變遷蟲害加劇,盼速立法讓更多植物診療師投入。

陳駿季表示,臺灣有機友善生產及取得產銷履歷驗證的耕作面積共計約占耕作面積的二成,另有八成耕作面積要落實品質管理;而永續善農是需要各方通盤合作推動的整合性病蟲害防治模式,隨著氣候變遷,病蟲害爆發較不能預測、發生頻度加劇,希望將其全面推廣。

他說,推行IPM,可透過監測提早預警、推動防治措施,可減少用藥且不影響農民收益,希望立法院下個會期通過植物診療師法立法,讓更多植物診療師投入推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