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財經 國內

12月PMI持平 中經院估2024年「內外皆溫」

中經院公布去年12月臺灣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維持在46.8%,與上月數據持平。(記者宋碧龍/攝影)
中經院公布去年12月臺灣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維持在46.8%,與上月數據持平。(記者宋碧龍/攝影)

【記者侯駿霖/臺北報導】中經院2日公布去年12月臺灣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維持在46.8%,與上月數據持平,且未來展望指數已連續兩個月上揚。中經院院長葉俊顯表示,今年產業有「除舊布新」氛圍,部分產業可望揮別去年陰霾,呈現「內外皆溫」的態勢。

葉俊顯分析,在除舊方面,電子產業在年底盤點庫存、補急單後,還在等待選後地緣政治的變化,擬調整相關產線與產品布局,所以新增訂單、生產指標出現回跌現象;至於布新部分,製造業對美國、歐盟及印度市場都有期待,對中國市場則偏向保守。

他表示,基礎原物料產業、交通工具產業對未來展望較樂觀、呈現擴張,但原物料相關業者認為,儘管終端需求出現回補,但不太熱絡,應關注美國降息時點與中國房市的發展,將攸關整體需求。

針對2024年國內景氣走向,葉俊顯指出,相較去年「外冷內溫」,今年出口及投資都會更好,去年經濟成長率下修到1.4%左右,但今年預測將達3%以上,成長倍數很高,有望呈現「內外皆溫」的格局。

葉俊顯也提及,產業期望今年顯著成長產業,包括人工智慧(AI)、資通訊產業,配合生成式AI可望推升一波個人電腦(PC)和手機的換機潮,但機械、紡織產業是否好轉尚需觀察。

他說,今年有三大主要變數,包括今年是各國選舉年、氣候變遷造成糧食問題,以及通膨和美國何時降息,將影響全球資金流動。談及近期紅海危機,主要是供給面衝擊,短期雖有波動但不致大幅度影響通膨情況,仍視長期需求而定。

中經院副院長王健全認為,從營造不動產指標觀察,發現房地產仍有上漲空間,這與國際趨勢背道而馳,例如美國、澳洲、中國及香港等商用不動產業都在下滑。他表示,主計總處上修臺灣超額儲蓄率至14.85%,與其他亞洲國家約2、3%相比,政府應思考如何讓資金流向實質投資而非房市,否則房價恐難再下跌,年輕人仍面臨住屋壓力。

王健全提及,中國地方政府債務占GDP的一半,高達新臺幣300兆元的資金缺口,但是中國近期宣布要額外發行人民幣1兆元(約新臺幣4.35兆元)中央國債計畫,只是杯水車薪,恐怕經濟復甦力道將持續疲弱。

針對日本地震對半導體產業影響,中華採購與供應管理協會顧問白宗城表示,日本主要半導體聚落在九州及東邊沿岸,由於這幾天為日本年假,目前正在盤點產能狀況;從業界回報來看,東芝(TOSHIBA)那邊主要生產功率IC,但公司因為有蓋新廠,影響不會太大。

不過,白宗城說,業界主要關注村田製作所(Murata)這家製造商,主要生產應用在消費性電子領域如手機、PC、電動車上的積層陶瓷電容(MLCC),與半導體連結度高,目前市場存貨、通路商回應,短期內應該「能擋得住」,而半導體有出現上游緊縮的跡象。

此外,白宗城指出,紅海危機造成歐洲航運現運價暴漲約40%至60%,隨著時間拉長,如果海運運價持續處在高點,可能會讓部分廠商將貨物以空運運送,因此下一波影響將是空運價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