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教育 教育園地

年輕人心目中 國家元首的人格特質(上)

民主自由國家的大學生與畢業生,談談自己心目中,國家元首應具備哪些特質?(123RF)
民主自由國家的大學生與畢業生,談談自己心目中,國家元首應具備哪些特質?(123RF)

文/秦梅整理
編按:選舉是由人們投票選出某個職位或組織的出任人選之過程。這是自由國家民主活動的一種表現,也是公民實現其選舉權的一種方式。2024臺灣總統大選,我有話要說!我們隨機採樣一些生在民主自由國家的大學生與畢業生,談談自己心目中,國家元首應具備哪些特質?

文化力量 掌舵臺灣

回顧臺灣過去幾十年,創造出經濟與民生需求的奇蹟,以「臺灣錢淹腳目」揚名於世。有這樣的成就不是從天而降,是各種主客觀條件成熟和配合運轉有以致之。在這些條件中關鍵因素是領導人英明,除了知人善任,用對人,做對事,發揮團隊精神福蔭臺灣外,另一方面是文化力量加持經濟成長,領導階層重視傳統華人文化,四維八德和儒家思想在國家治理上發揮正面作用。

真理大學邱士豪同學。(秦梅提供)真理大學邱士豪同學。(秦梅提供)

文化決定的不只是一個國家民族的風格,更關係未來前景和生存,輕忽文化,不尊重傳統的領導者無法促進社會向上提升,國家將淪為平庸。所以我認為在中美抗爭嚴峻,兩岸關係緊張環境下,掌舵臺灣的領導人,除了具備才能、魄力、智慧、遠見、寬宏、無私等人格特質外,不可或缺良好人文素養,珍惜在臺灣寶貴的華人文化,發揮傳統精緻的思維,那是臺灣獨特的軟實力,也是臺灣獨具的品牌。(真理大學邱士豪同學)

清廉為懷 百姓之福

人類社會問題很多,造成問題的原因,絕大部分與人性的陰暗面有關。其中「貪婪」是影響深遠的一項,放眼國內外政壇,因貪而誤國誤己的領導者不勝枚舉。    

貪念來自有我無他,將個人利益建立在國家損失上,其實也是一種「偷」,是人格特質很大的缺失。因為貪來自「心窮」,再多的物質也彌補不了心靈匱乏,所以領導者提升心性是最重要的自我要求。當心性提升,自然不恥作弊貪汙,邁向清廉之路。

「清廉」是一種美德,是心靈的潔淨,國家有這樣的領導人,百姓就有福了。因為懷抱一顆純淨之心,施政就求真求善,知廉恥,明禮義,先他後我,遇到困難堅忍以赴,莊敬自強,勇敢面對各種挑戰,奉行宋代政治家范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胸懷。

臺灣大學莊楷煦同學。(秦梅提供)臺灣大學莊楷煦同學。(秦梅提供)

優秀的元首是人民的精神領袖,以一顆真誠無僞,光明磊落,寬宏仁慈,勤政愛民的心,領導國家邁向昌盛,是人民心中的太陽,反其道而行的國家元首就是烏雲。古今中外上位者,有的是太陽,有的是烏雲,光明與黑暗存乎一心。(臺灣大學莊楷煦同學)

人品至上 態度決定高度

能被選為國家領導人,應該是人中「上品」肩負重任挑起為民謀福的重責。是否能不負所望?以良好的政績回報人民,端視領導人的品格和責任心,必須懷抱正確國家民族觀念,以誠實公正治國,嚴以律己,不謀私利,擇善固執。「清廉勤政愛臺」不是口號,而是身體力行,面對多變局勢,展現膽識遠見,能化危機為轉機,才是上品卓越領導人,否則只是平庸之輩。

華梵大學林俊江同學。(秦梅提供)華梵大學林俊江同學。(秦梅提供)

領導人的做事態度決定高度,性情格局決定結局,領導之道無他,胸懷宏觀願景,心地光明,人品端正,才有智慧掌舵帶領國家航向正確方向。(華梵大學林俊江同學)

正人君子 大度能容天下

明代大儒呂新吾將人才資質分三等,第一等人才深沉厚重,第二等磊落豪雄,第三等聰明才智,以這樣的分類審視國家元首。僅具聰明才智要掌理萬民之業,獨善其身無妨,兼善天下力有未逮,因為領袖人物還需包容大度,展現非凡氣概,才有人君之狀。

具有聰明才智是好事,但看用在什麼地方,有才無德,民之所欲不在我心,擁有權柄反而是禍害,同樣的政治人物,有的千秋萬世受人景仰,有的一時風光,下場不堪,差別就在不同的人格特質,政客為私,只重表象,靠包裝設計,欺民一時,禁不起時間考驗,政治家一心為公,所作所為無愧於心,懷抱「但願眾生得離苦,不為自己求安樂」?人民眼睛雪亮,得民心才能得天下,否則位高權重到頭來夢幻泡影。

東華大學邱士恩同學。(秦梅提供)東華大學邱士恩同學。(秦梅提供)

近世以來各國領袖,資質與政績相去甚遠,有受稱道的,有受批判的,身為百姓要求不多,只盼元首是正人君子,締造清明政治,帶給國家有希望的明天。(東華大學邱士恩同學)

領導國家 考驗人格

政治是理想的追求,也是現實與功利的考驗,因此我認為擔任國家領導人,應具備下列人格特質:

輔仁大學曾乾凱同學。(秦梅提供)輔仁大學曾乾凱同學。(秦梅提供)

1. 做事不為個人與黨利益,而以人民福祉為目的。
2. 能苦民所苦。
3. 做實事,不做空大虛假之事。
4. 誠信、堅持、善良。
5. 對共產協惡政權有深入的了解,能帶領國民破除對共產政權的幻想。
6. 宣揚良好的傳統思想與文化,提升國民人文素養,豐富精神生活,促進社會進步繁榮。(輔仁大學曾乾凱同學)

(明日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