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要聞 綜合

面對境外勢力介選 分析:臺灣民意給中共當頭棒喝

民進黨總統候選人賴清德與副總統候選人蕭美琴以超過550萬票,順利當選。
民進黨總統候選人賴清德(中)與副總統候選人蕭美琴(右1)13日順利當選。(記者宋碧龍/攝影)

【記者張原彰、林燕/臺北報導】2024總統大選結果13日晚間揭曉,民進黨候選人賴清德當選總統。在選戰期間,中共持續透過引誘臺灣里長赴中,放話中止《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以商逼政,以及用假訊息等方式企圖影響選舉。專家說,臺灣向世界證明,民主的韌性就像壓不垮的玫瑰,能頂住中共複合式的壓力。

根據中選會開票結果,民進黨賴清德、蕭美琴的組合以558萬6,019票勝出,得票率40.05%,其次為國民黨的侯友宜、趙少康467萬1,021票,得票率33.49%,第三為民眾黨的柯文哲、吳欣盈369萬466票,得票率26.46%。

臺灣證明民主國家不怕介選挑戰

國防安全研究院國防戰略與資源研究所所長蘇紫雲接受《大紀元時報》採訪時表示,臺灣這次大選具有很正面的意義。

蘇紫雲指出,2024年是全球超級選舉年,美國、俄國、印度、英國等國都有大選,而臺灣總統選舉是第一場,變成重要試金石。最終結果讓其他國家充滿信心,知道在面對中共、俄國、伊朗這種威權國家介選壓力時,民主陣營可以不怕挑戰。

他說,國際媒體紛紛指出,威權國家會利用民主國家的開放特性,進行各種滲透,還有錯假訊息宣傳,試圖影響選舉結果。所以臺灣選舉結果最終與自由世界陣營站在一起,可能是給中共當頭棒喝。

談到中共介選,蘇紫雲說,中共對臺進行影響力作戰,包含三大手段,首先是認知戰與假訊息的運用;第二是經濟脅迫,透過以商逼政方式影響選舉結果,比如以ECFA阻擋部分產品出口中國;第三是灰色地帶行動,包括:軍機、軍艦、氣球,以及偏離航線的火箭,對臺灣進行武嚇。

他強調,中共對臺小組副組長王滬寧在工作會議曾稱,對臺工作要「化整為零」,讓滲透臺灣的動作進入基層。所以選舉期間陸續傳出里長接受中方招待,同時要他們支持特定候選人或政黨,選舉深刻受到境外勢力影響。

蘇紫雲說,「的確,臺灣人民做出了不起的選擇,不懼中共的威脅利用。」

國安與自由 應重新找平衡點

至於面對中共統戰、滲透,給新政府的建議,他說,立法體系在國家安全與言論自由之間,應重新找出平衡點,並強化法律規範,可參考歐盟相關的《反滲透法》及《數位服務法》等,確保臺灣可有效抵禦中共境外勢力影響。

至於國會三黨不過半,是否影響到潛艦國造與強化國防產業自主?蘇紫雲說,原則上三黨對於國防、國安政策的主軸,都是強化臺灣戰備。賴清德是這樣,民眾黨主張國防預算要增加到國內生產毛額(GDP)3%,國民黨部分立委也支持國艦國造。

而在強化國防自主部分,他說,這應該不會受到太大影響,三黨對此都很認同,「大方向可能有差異,但整體而言,我對此是審慎樂觀看待。」

慶幸的是,蘇紫雲說,這次是蔡政府宣布恢復一年兵役後第一次選舉,臺灣民眾還是選擇民進黨執政,也代表正面看待兵役議題,「這是很正面的指標。」

提升國防能力 選民有高度共識

另外,選前發生中共發射火箭載運衛星路徑越過臺灣本島上空,國防部發布國家級警訊,但在英文段落把衛星錯寫成飛彈造成爭議。

蘇紫雲說,選民對此議題展現智慧,選情並未受到太多衝擊。火箭越過臺灣上空,在偏離原本航線的情況下,又是用10馬赫速度前進,這確實很有問題。防空指揮部的指揮官只能用很短的時間決策,而選擇發簡訊是基於職責,這是沒錯的,內容雖然有誤,但瑕不掩瑜。

他說,如果這顆火箭發生故障,墜落臺灣本島,會對民眾的安全帶來危害,民眾也可以體會這種情況,展現成熟的公民態度,間接證明民眾對提升國防能力有高度共識,「沒有人希望打仗,可是要有戰備才能維持和平。」

外媒:臺灣跟北京漸行漸遠

2024年總統選舉也成為外媒頭條新聞。《紐約時報》以〈臺灣選賴清德當總統,北京受挫〉為題。報導說,民進黨主張臺灣遠離北京影響力,但不是中共嘴裡的所謂「臺獨」。報導引述了解賴清德的臺灣政界人士表示,他不像北京描述的那樣魯莽煽動。

《華爾街日報》的報導標題是〈賴清德當選臺灣新總統,選民意志擊敗北京意圖〉。報導說,民進黨史無前例的連續三屆拿下總統之位,預示臺灣將繼續與北京漸行漸遠。

美聯社的標題是〈臺灣總統當選人賴清德帶領臺灣走向民主,並遠離中國〉。報導亦引述分析師的話說,即便賴清德希望跟北京和平會談,臺灣跟中方成功對話機率也幾乎為零。

路透社的標題為〈臺灣選民拒絕北京,給執政黨第三個總統任期〉,報導說,臺灣人選擇民進黨的賴清德繼續接棒執政,是在拒絕中共的警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