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要聞 焦點

中國房地產債務過大 學者:2024保交房上演「不可能的任務」

上海碧桂園控股有限公司開發的鳳凰城住宅項目。(Qilai Shen/Bloomberg via Getty Images)
上海碧桂園控股有限公司開發的鳳凰城住宅項目。(Qilai Shen/Bloomberg via Getty Images)

【記者侯駿霖/臺北報導】中共自2020年8月推出債務融資「三道紅線」,引爆房地產債務違約。學者22日表示,中國現在面臨GDP下降、失業率增加等負面因素影響,2024年保交房是否如期交付,為評估風險觸底的關鍵指標,但光碧桂園保交房就高達48萬棟,可謂「不可能的任務」,全球應注意是否引發系統性影響。

中亞太區域發展暨治理學會首席經濟學家邱志昌表示,由於中國地方債務沉重,北京政府要求暫停多數基礎建設,包括高速公路、機場重建和擴建、城市輕軌線路等完成一半的項目都要限縮投資規模;至今地方債的未償餘額高達102兆人民幣。

邱志昌說,美國智庫認為,2023年中國經濟成長率並非官方宣稱的5.2%,應該只有1.5%,隨著中國物價下跌、GDP成長衰退,讓人聯想到日本經濟失落的30年。他預測,中國股市進入了調整期,可能截至2030年都會持續低迷。

值得注意的是,中國房地產狀況來到2024年也不樂觀,邱志昌指出,從2021年9月恒大債務違約開始產生骨牌效應,2022年3月港交所對恒大停牌,2023年上半年碧桂園房產銷售浮現頹勢,同年10月未交付1,500意美元利息等一連串事件。

他說,觀察2024年中國房企的保交房是否如其交付,將成為中國房市正常無風險化的指標,但光是碧桂園保交房就高達48萬棟,可以說是「不可能的任務」。

邱志昌表示,戳破房地產泡沫是中共的策略之一,當外界認為中國雷曼時刻逼近,有別於搶救大型房企、進行債務重組,卻同意讓中植系旗下的中融信託今年1月5日聲請破產,債務規模約4,200億至4,600億人民幣,可以看出作法有相當大的不同。

中國地方債務占GDP高達7成

中經院副院長王健全表示,根據最新數據統計,中國地方債務占GDP高達7成,中國僅發債1兆人民幣恐怕只是杯水車薪。他認為,中國整體房地產債務量體過大,超過新臺幣50兆元,約中國銀行資產淨值的新臺幣150兆元,占比為1/3。

王健全指出,房地產除了少數收歸國有外,其餘債務可能由銀行吸收,將損及其授信能力並影響中國產業發展。他說,中國當局目前政策只能止血、輸血,但沒有辦法起死回生,加上美國科技對中國卡脖子,中國要發展新的經濟成長模式也需要時間。

臺灣2024金融情勢有五大因應策略

至於臺灣面對當前局是有五大因應方式,王健全說,首先,政府應有替代方案、替代市場,降低中國經濟下滑對臺灣經濟和產業可能的衝擊,尤其中共緊縮ECFA貿易壁壘,第二波可能對紡織、工具機緊縮,雖影響臺灣產值數字不大,但對就業人口影響應審慎關注。

第二,要盤點臺灣銀行對中國房地產、相關廠商放貸的曝險情況,以利風險控管;第三,臺商的全球經貿版圖是必要重整,因應美國去中化進程,除了中國外要有多個據點。

第四,政府應幫助臺灣企業布局,目前工具機、螺絲螺帽等產業被品牌商要求赴海外設廠、減少地緣政治風險,恐影響臺灣GDP出口表現,政府應協助企業增加在國際間的談判籌碼。

第五,臺灣雖於東南亞有布局,但並沒有經貿展示基地,政府應考量設置。另外,因東南亞很多國家與中國關係密切,美國考量的長期夥伴包括印度、墨西哥等地,臺灣也應審慎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