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養生 健康生活

一直想吃糖? 隱藏的訊息

想要真正完全戒掉糖,只靠方法還不夠,要探索更深層的讓你想吃糖的原因。(123RF)
想要真正完全戒掉糖,只靠方法還不夠,要探索更深層的讓你想吃糖的原因。(123RF)

文/李路明
為了避免肥胖、糖尿病等各種慢性疾病,你可能已決心要少吃糖甚至戒掉糖。然而,想要真正完全戒掉糖,只靠方法還不夠,要探索更深層的讓你想吃糖的原因。

「我們所做的選擇,會影響我們的感受;而我們的感受也會影響我們所做的選擇,這是一個循環過程。」美國佛羅里達大學醫學院生理學與老化系教授史蒂夫·安東(Steve Anton)說,「如果你能找到健康的方法來讓自己感覺良好,你就不太可能產生想吃糖的慾望。」

為了避免肥胖、糖尿病等各種慢性疾病,你可能已決心要少吃糖甚至戒掉糖。但究竟如何戒糖?(Shutterstock)為了避免肥胖、糖尿病等各種慢性疾病,你可能已決心要少吃糖甚至戒掉糖。但究竟如何戒糖?(Shutterstock)

特別想吃甜:可能是缺蛋白質

人們特別想吃糖的部分原因,可能是在食物的選擇上出了問題。

安東對《大紀元時報》解釋,飲食中的健康脂肪、蛋白質和複合碳水化合物(蔬菜、全穀物、紅薯等根莖類)的組合,讓我們的血糖在飯後保持健康狀態,身心舒泰。這是因為,蛋白質、纖維和脂肪會減緩消化,降低了葡萄糖釋放到血液中的速度。

如果食物營養不足,身體就無法完全充滿活力,血糖迅速下跌,大腦就會快速發出渴求訊號,試圖通過攝入甜食使血糖回升。

那麼,究竟哪種營養對糖的渴望影響最大?「如果必須選擇一個,我會選擇蛋白質。」安東說。蛋白質讓人長時間保持飽腹感。它增加飽足感激素,減少飢餓激素,而且促進分泌升糖素(胰高血糖素),穩定胰島素。

音樂可以提高大腦中多巴胺及血清素的水平。(大紀元製圖)音樂可以提高大腦中多巴胺及血清素的水平。(大紀元製圖)

一項對超重男性持續12週的隨機對照試驗顯示,與正常蛋白質攝入飲食相比,高蛋白質飲食的人,全天的飽足感較高,而且其在深夜進食的慾望較低。

從整體上看,蛋白質對我們的身體和生命過程非常重要。它分解為胺基酸,我們的身體利用這些胺基酸,作為神經傳導物質,製造酵素和抗體,並幫助建構身體的組織。

補充蛋白質:三餐均衡

美國德州大學進行的一項小規模人體研究顯示,根據國家健康營養調查的數據表明,美國成年人蛋白質的攝入量更集中在晚餐。然而,三餐都均衡攝取30克蛋白質,對身體更有益——大概相當於成年人手掌般大小的分量。

努力提高蛋白質在食物中的含量,有時會成為減少對糖的渴望的神奇鑰匙。((Shutterstock)提供)努力提高蛋白質在食物中的含量,有時會成為減少對糖的渴望的神奇鑰匙。(Shutterstock)

如果實在想吃些零食,那麼可以選擇富含蛋白質的食物。可參考以下蛋白質零食清單,括號中的數字是其蛋白質含量。

蛋白質零食清單
• 170g原味希臘優格(17克)
• 110g起士(14克)
• 2條牛肉乾(11克)
• 10g鮪魚罐頭和3片全穀物餅乾(8克)
• 1個水煮蛋(6克)
• 1條起士條(6克)

蔬菜類
• 3片全穀物餅乾和6克鷹嘴豆泥(3克)
• 110g烤鷹嘴豆(7克)

堅果類
• 4根芹菜條和3g花生醬(4克)
• 22粒杏仁(6克)
• 3片全穀物餅乾和3g花生醬(5克)

特別想吃甜:可能是吃錯油

除了飲食中蛋白質的普遍不足,岡薩雷斯還認為,大多數人都攝取了錯誤類型的脂肪——過多的植物油。事實上,橄欖油、酪梨油、椰子油這些健康脂肪會真正幫助我們感到飽足。此外她還提到,草飼奶油也非常好,它是維生素K和ω-3的重要來源。

吃對油,人體內的能量越多,人對糖的渴望就越少。(Shutterstock)吃對油,人體內的能量越多,人對糖的渴望就越少。(Shutterstock)

「新陳代謝就是我們將食物轉化為能量的能力,體內的能量越多,人對糖的渴望就越少。」美國註冊營養師辛蒂·陳·菲利普斯(Cindy Chan Phillips)在接受《大紀元時報》採訪時表示。高糖飲食影響新陳代謝,細胞沒有獲得足夠能量,人會渴望吃糖。在運動的同時,補充蛋白質,可以幫助身體提高新陳代謝的能力。

特別想吃糖:情緒壓力作祟

我們特別想吃糖的另一個原因,是情緒上需要填補或舒泄,拉索說,「但我認為你必須找到其他方法」。不僅僅是身體上的成癮,還必須克服精神上的成癮或吃糖的心理習慣。

「我們想要的不是一塊餅乾,我們想要的是一種感覺。」菲利普斯說。

當人們面對情緒和壓力時,吃糖的渴望便大幅上升。(Shutterstock)當人們面對情緒和壓力時,吃糖的渴望便大幅上升。(Shutterstock)

很多人從小不會處理負面情緒,她說,當有不舒服的情緒在湧動,人們往往選擇迴避,不想面對這些不快,所以糖便成了臨時的「拐杖」。當人們面對情緒和壓力時,吃糖的渴望便大幅上升。

在一項對丹麥成年人的隨機交叉研究中,人體在壓力狀態中,更傾向於攝入甜食,而非鹹食。

這不能怪我們,因為在糖碰到舌尖的一剎那,舌頭上的受體就把甜味訊號傳到大腦;大腦隨即釋放多巴胺,促發幸福和愉悅的感覺。這種獎賞感讓人難以拒絕。

少吃糖,增加多巴胺的方法

不過,可以產生多巴胺的,不只是糖。例如:美味的食物、伴侶、朋友和親人的影響、音樂、藝術、冥想,以及其他生活中的幸福,比如幫助他人。運動也能產生多巴胺,從而抵抗不佳的情緒。很多人壓力大的時候,會選擇奔跑。

擁有神經藥理學博士學位的著名科學家、加州健康科學西方大學生物醫學研究所教授、佛蒙特大學及萊特大學兼職教授,肯思·布鲁姆(Kennth Blum)特別列出一份「有效增加多巴胺」的清單:

• 接觸新鮮事物
• 愛身邊的人
• 吃有營養的食物
• 活在當下
• 專注於你的熱情
• 回饋他人
• 聽音樂
• 沐浴陽光
• 期待成長和發展
• 在力所能及的地方作出創新
• 睡一個好覺
• 在廚房裡跳個舞
• 包容、接納
• 讓身體動起來
• 放空心靈和冥想

菲利普斯還建議人們:提前準備好一系列簡便有效的應對負面情緒的方法。因為「衝動發生得太迅速」,那麼隨手可得的甜食或富含精緻碳水化合物的零食,便成了最容易獲得的解決辦法。但如果提前有備案,在想吃糖的衝動出現時,更能從容應對。 

我們可以打電話給親友、讀一本喜歡的書、聽喜歡的音樂、愛撫寵物、出門散步、泡澡等。菲利普斯還鼓勵人們將煩惱寫在紙上,一旦這樣做,你會發現「想吃糖的想法減少了,它不再像以前那樣存在於你的頭腦中了。」

音樂可以提高大腦中多巴胺及血清素。(Shutterstock)音樂可以提高大腦中多巴胺及血清素。(Shutterstock)

拉索也建議人們寫日記來減壓。可以將日記和筆放在床頭櫃上,在每天睡前用幾分鐘,像和最好的朋友坐在一起一樣,在日記中暢所欲言。她表示,這是一個自我審視的機會,沒有對錯,沒有特定的結構,也不需要過濾內容。

此外,她還建議用冥想的方式平衡身心。嘗試從每天2次、每次5分鐘開始,「專注於呼吸,非常簡單,當雜念出現時,只需輕輕將它們推到一邊,然後放開它們即可」。她表示,如果能將冥想時間逐步延長至每次20分鐘,則是非常理想的。

使用「停止物」

吉拉斯佩在採訪中談到了,使用「停止物」來使我們放棄繼續進食或吃糖的渴望。停止物可以是口香糖,它改變了嘴裡的味道;可以是一杯熱茶,慢慢喝下的過程,讓胃有時間告訴大腦你確實吃飽了;還可以是刷牙,脣齒的清新會讓人不再想往嘴裡送東西。

菲利普斯還提出,有些時候,僅僅是離開那個對糖產生渴望的空間,比如從餐廳回到臥室,也能使人擺脫情緒化飲食的慾望。

最後,研究顯示,視覺刺激和食物暗示,都會增加對食物的生理反應和渴望,還會增加吃的量。「眼不見為淨確實有效,如果你家裡沒有含糖食物,那麼你就不必鼓起勇氣去避免它們。」吉拉斯佩開玩笑的說。

如果真的想要戒糖,也不妨逐步減少和遠離。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逐步放下這個拐杖自主行走,直接從天然食物中獲得甘甜和滿足。這是一種對大腦、對味覺的重新設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