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地方 雲嘉屏

跋米籮問農事 雲林水汴頭獨特習俗

水汴頭崇賢寺由專人負責,到廟後方拋擲米籮,占卜農作收成好壞。(記者廖素貞/攝影)
水汴頭崇賢寺由專人負責,到廟後方拋擲米籮,占卜農作收成好壞。(記者廖素貞/攝影)

文/記者廖素貞
「跋米籮問農事」是雲林水汴頭崇賢寺獨有信仰習俗。早期由於科學不發達,預測天候條件不足,於是從民眾對觀音佛祖的崇拜,衍生出元宵節米籮卜卦作物收成好壞的習俗。

崙背鄉水汴頭村民每年元宵節聚集在崇賢寺,擲笅選出新爐主後進行「跋(卜)米籮問農事」活動。這項活動在專家學者、文史團體、崇賢寺多年努力下,於2022年1月以「崙背水汴頭(跋)米籮」正式登錄為雲林縣民俗文化資產。

正立的米籮表示豐收。(記者廖素貞/攝影)正立的米籮表示豐收。(記者廖素貞/攝影)

想要跋米籮問農事的村民,要先在崇賢寺登記占卜事項,接著由負責神事的人員在金爐前淨化米籮後,對觀音佛祖說明事由、占卜作物種植的時間,然後由專人到廟後方,將米籮用力的往屋頂上拋,掉到地上後,如果米籮是正立(口朝上)表示豐收,倒立表示歉收,若是側立則不好也不壞。

「卜米籮問農事」活動中,拋出側立的米籮,表示收成不好也不壞。(記者廖素貞/攝影)「卜米籮問農事」活動中,拋出側立的米籮,表示收成不好也不壞。(記者廖素貞/攝影)

文化觀光處副處長蘇健蒼表示,水汴頭崇賢寺的觀音信仰,自古帶給詔安地區非常大的精神支持,其中水汴頭崇賢寺積極復興、傳承的跋米籮活動,蘊含人們對觀音信仰的虔誠,更是專屬水汴頭的地方記憶,這項十分罕見的問農事祭典儀式,亦為水汴頭社區傳承百餘年的習俗,在傳承詔安客家傳統文化中,扮演重要角色。

矗立在水汴頭崇賢寺的大竹籮,由竹編達人楊盛輝指導社區民眾共同完成。(記者廖素貞/攝影)矗立在水汴頭崇賢寺的大竹籮,由竹編達人楊盛輝指導社區民眾共同完成。(記者廖素貞/攝影)

崇賢寺廟口,有二座醒目的大型竹編藝術作品,一是米籮,一是開口獅,這是兩年前竹編達人楊盛輝指導社區志工共同完成的作品。

楊盛輝強調,「剖竹子」是學竹藝的基本功,這個基本功會了,以後想編米籮或做別的東西,只要買竹子就可以自己編了。如果能代代傳下去,就能保證水汴頭的(跋)米籮文化不會失傳。

水汴頭崇賢寺在楊盛輝老師的指導下,完成的文創竹編作品。(記者廖素貞/攝影)水汴頭崇賢寺在楊盛輝老師的指導下,完成的文創竹編作品。(記者廖素貞/攝影)

楊盛輝說,來這裡教米籮以後,先後完成這二樣作品,以後每年都要發想一個新的竹藝作品,然後推廣到其他部落,讓全國都知道竹藝工藝在水汴頭扎根了。

在崇賢寺正門的入口處插的二盆鮮花,自然又大氣,就是結合幾根竹子創作出來的。(記者廖素貞/攝影)在崇賢寺正門的入口處插的二盆鮮花,自然又大氣,就是結合幾根竹子創作出來的。(記者廖素貞/攝影)

根據國家文化網資料顯示,卜米籮民俗的起源與時間已不可考,也沒有留下早年的文字記載。最早有文字紀錄,僅能追溯到一本民國62年開始記錄的爐主帳冊。過去卜米籮活動並非水汴頭所特有,但在水汴頭卻是百年多來從無間斷仍繼續保留,意義非常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