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地方 雲嘉屏

阿嬌的最後一所學校 社區日照中心

日照員工作項目包括設計簡單的活動課程。(丁弘毅提供)
日照員工作項目包括設計簡單的活動課程。(丁弘毅提供)

【記者廖儷芬/雲林報導】84歲的林雪嬌是雲林台西鄉社區日照中心的學員之一。她坦言,日照員的細心照顧讓她感到十分安心:“日照員很好啦,拉屎拉尿都會幫忙清理。”林雪嬌原本主要在家裡做些簡單的家務,或到漁塭工作,但因身體多處手術,變得不再靈活。半年前,她的兒子將她帶到了社區的日照中心。起初抗拒,但現在她卻期待著每天上學,感到心情開朗,甚至體重也增加了。

林雪嬌提到「因為在漁塭刺到,變成蜂窩性組織炎,鋸掉一隻腳,目前穿義肢,手也受傷了,腦袋和眼睛還有心臟總共開了十八次的刀,腰椎骨也手術了十七次。」阿嬌姨的兒子帶她到社區的日照中心,一開始很抗拒,因為阿嬌姨擔心人家看到她殘廢的模樣。現在的她,反而不習慣周六、日放假不能上學,還會看著時鐘說,現在是吃飯時間,現在是休息時間,不但希望能夠天天上學,心情開朗許多,人也長肉了。

林雪嬌從原本不想到日照中心,現在心情開朗了,穿著義肢還可以行動自如,也長肉了。。林雪嬌原本不想到日照中心,現在心情開朗了,穿著義肢還可以行動自如。(廖儷芬/攝影)

丁弘毅:為了陪伴母親,退休轉戰日照中心

半年前進入日照中心工作人員領域的丁弘毅,從漁會提早退休,因為不捨88歲的老母親,每天看他上班出門,倚著門憂愁孤單的模樣。現在不只到社區日照中心上班,也帶著老母親一起來。看到媽媽開心和恢復健康,相當知足和惜福。盡管已經六十一歲的他,面對日照中心八小時長時間和繁瑣吃重的工作,他不以為苦。他表示:「在她還在的時候,我提早五年退休,帶她來這裡,我順便來這裡工作,可以每天看到她,我很安心,她也安心,還可以看到很多朋友,也有她認識的人在這裏,每天在這裡運動,跟人家聊天,身體各方面比較活躍,身體機能好很多,越來越健康。」

丁弘毅現在可以每天跟母親一起上學,相當開心。丁弘毅現在可以每天跟母親一起上學,相當開心。(丁弘毅提供)

所以丁弘毅面對六年需要累積120個積分,課程包括CPR急救課程、認識疥瘡、失能和失智等,有視訊的,也有實體課程的,完全不以為苦,同事開玩笑說:「他現在是忠孝兩全,一定可以通過所有考驗。」

日照員6年需要累積121個積分,課程包括疥瘡的認識。日照員6年需要累積120個積分,課程包括疥瘡的居家照護。(丁弘毅提供)

林金英:音樂療法帶來心靈慰藉

原本開設音樂教室的林金英改換跑道從事日照員之後,才了解行動不便和認知失調的情況。她提到一位老奶奶,每天不斷重複著要回家照顧孩子的話語,讓她感到心酸。她哽咽的訴說著:「老奶奶每天都說他要回家顧他的小孩,說她的小孩沒人顧,沒有人煮飯給他們吃,聽起來很心酸,因為老奶奶的孩子年紀都很大了,她還一直記得要幫家裏做什麼?忘了照顧好自己,自己都失智了。」 林金英進一步提到失智的老人家狀況非常多,午休時尿床是很常見的,還有大便失禁的,玩便便或玩尿布,把尿布放口袋的,也有撕廁所垃圾袋的,日照員需要很大的耐心和不怕麻煩,不怕髒的心。

林金英表示一般社區日照中心都備有專業的護理師,護理師會直接跟家屬保持聯絡,把知道的個案情況通知日照中心的所有員工。林金英進一步提到,一天八小時的課程中,除了吃飯和午休外,她設計的律動課程不會超過五個動作,利用日照中心簡單的物件,製作環保樂器,讓老人家有機會動動手,動動腦,像空瓶子或紙箱,用一些老人家聽過的老歌來帶動唱,讓長者延緩失能和失智。

社區日照員何俊輝表示,要常自製玩具,因為長者喜歡嘗鮮。社區日照員何俊輝表示,要常常自製玩具,因為長輩們喜歡嘗鮮。(丁弘毅提供)

戴進隆:呼籲加強長照資源支持

五年前開始經營社區日照中心的戴進隆,分享了對我國長照政策的看法和建議。他提到:「長照1.0第一個十年,就是民國96年到106年,2.0就是從民國106年到116年,2.0走完就一定會走3.0,長照3.0一定會比2.0還要好,經費多一點,品質更好一點,品質要好就是投入的人力更多,場地也更好,就要釋出更多的場地,服務也更廣。目前有申請外勞的,家裡有看護的都不能來社區日照中心,能夠來的一個月也只有兩天。將來政府可能會放寬,就是說政府會投入更多的資源,把長照2.0加深加廣。」

戴進隆和大紀元時報分享到:「長照1.0的時候叫一鄉鎮一日照,譬如台西鄉要有一所日照中心,那到了2.0它的佈建目標,就是一個國中的學區,就要有一間日照中心,那以雲林虎尾來講,虎尾有三間國中,那在長照2.0他就至少要有三間日照中心。

目前社區日照中心收容標準是一名長輩,至少要有兩坪的活動空間。目前社區日照中心收容標準是一名長輩,至少要有兩坪的活動空間。(丁弘毅提供)

戴進隆表示我國的長照分為三類:「第一種是居家型,就是說把這個服務帶到長輩的家裡,第二種是社區日照中心,把長輩留在社區裏被細心照顧,早上來,下午回到家的這一種,就像小朋友上學一樣,可以稱它為托老所、或老人幼稚園,第三種類是住宿型的,就是24小時,過去所謂的安養院,納入為長照機構。社區日照中心的長輩,算是最健康的,居家型的長輩可能是行動不便,或失智情況嚴重的。」

社區日照中心會幫長輩準備專屬的安全座椅。社區日照中心會幫長輩準備專屬的安全座椅。(廖儷芬/攝影)

然而,戴進隆呼籲政府加強對長照資源的支持,特別是在人力方面。戴進隆指出:「這一行的薪資不是那麼優厚,目前大概只有三萬多塊,建議政府可以多一些相關補助,像目前有一筆缺工補助,但只有18個月,有一些申請上的限制,所以在尋找長照人力方面很不容易。」

日照員工作項目依個案情況,需要幫忙餵食。日照員工作項目依個案情況,需要幫忙餵食。(丁弘毅提供)

戴進隆進一步指出:「高齡化的社會,老人需要被妥善的照顧,但可用的場地不多,目前面臨裁併的校地,學校的經營者需要另一條出路,如果可以把閒置空間開放出來,老人照護的環境會加完善和舒適。」

社區日照中心必需有長輩午休的地方。社區日照中心必需有長輩午休的地方。(廖儷芬/攝影)

同締造愛與關懷的社區

在這個高齡化的社會,長者照護是一個日益嚴峻的挑戰。然而,通過社區日照中心的努力和奉獻,我們看到了愛和關懷的溫暖。從長者的笑容中,我們看到了生命的價值和美好。讓我們共同努力,為我們的社區創造一個更溫馨、更關愛的環境,讓每一位長者都能享受到尊嚴和幸福的晚年生活。

社區日照中心有提供午餐。社區日照中心有提供午餐。(丁弘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