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副刊 品味生活

【生命詠嘆調】討小海生涯

——洪秋岳先生(1975年次,芳苑村人)

洪秋岳先生。(沙山懷若提供)
洪秋岳先生。(沙山懷若提供)

文/耆老口述、沙山懷若 記錄
——洪秋岳先生(1975年次,芳苑村人)

我叫洪秋岳,64年次,出生在芳苑鄉芳苑村,芳苑國中畢業後就工作,都待在芳苑工業區的工廠。我爸爸在我7、8歲時就過世了,我有1個哥哥、7個姊妹,我是後面算來排行第2。我哥哥在臺中,家裡只有我媽媽一人,所以就我留在家鄉陪她。

我從十五、六歲去工廠做家具,到20歲當兵,當時中心在桃園,後來就抽籤去臺中清泉崗,下基地是在北斗,那時家裡有插蚵,放假時就回家幫忙。退伍後,又回去工廠做,因為我跟老闆熟嘛!

後來老闆往生了,換人做老闆,交情不一樣,但還是在那裡做了8年。之後工廠生意漸漸變差又遷去中國大陸,我就去二林挖仔做電腦桌,在那兒做10年。後來景氣不好,三做四休息,一個月做個10天、5天,漸漸的不做了。

我剛結婚時還在挖仔工作,差不多二十七、八歲娶妻,育有2個女兒,大的大一,小的高二,我娶越南籍的,我跟我老婆講話沒有問題啦!只是她和我管教小孩的觀念不同,以前是我管,她覺得我管太嚴,後來她管不動就叫我管,現在我們都管不動啦!

潮間帶抓蟳

離開工廠後就討小海。所謂「討小海」就是在潮間帶工作,沒有乘船出外海捕魚。那時是接我媽媽插蚵的事業,還有抓蟳,用手抓,我都是去海坪(此地稱潮間帶為海坪)上找蟳洞。頭一年抓得不錯,通常有固定殼身8公分以上的才抓,比打火機還大,那是漁會為了預防蟳絕種,規定抓太小的要開罰15萬。

我一天抓個兩、三千,較差的話還有七、八百,都是外面的朋友來買。以前海邊沿岸有工人來做工程,看到我滿身泥巴,就問我在抓什麼?又問有沒有辦法幫他們料理?大家都是朋友,既然你有要求,我就幫你清洗乾淨、炒一炒,漸漸的好像交情很好,電話中常跟我聯絡,看是幫他送去,還是他自己來拿。蟳的料理沒算錢,只算賣蟳的錢。

那個請我抓蟳的臺中人是做工程外包的老闆,他說我平時無事,不如去幫他做工,或是支援工作,做了幾天,每天工資3千元。後來,他叫我不要討海了,跟他去豐原工作,可是我跟他說:「我這邊的工作不能放,你叫我去是好意,薪水也高,可是我在這邊該插蚵就插蚵,想抓蟳就抓蟳,比較自由啊!」

蟳都是在沿岸的紅樹林裡抓的,公視有來採訪我,那支片子叫《退潮》。拿好幾百萬的攝影機來採訪我,約好時間來拍攝我去蚵園或是挖蟳洞之類的。背著那攝影機踩在溼地裡陷得很深,在李舵先師那邊沿岸拍攝,所以得在海坪上的泥巴地行走,邊走邊找蟳洞。

季節不同,蟳挖的洞就不一樣,當蟳的季節時,蟳洞前有一大堆土;天冷時,蟳洞前只有零星沙堆。沿岸有很多小蟳,在沿岸地區不斷脫殼長大,長大後就游去外海。小蟳脫殼後身體柔軟,必須在蟳洞內比較安全,不然在沙地脫殼,被外海大魚看到會被吃掉。在沿岸抓到的蟳大小不一定,芳苑有三種蟳:花麻、菜蟳、紅跤番。季節到,紅跤番就肥,重量一般約7、8兩,大隻的大概一斤半;花麻有4、5斤重;菜蟳固定1、2斤重。

還沒完全退潮時,洪秋岳利用保麗龍板承載剛割下的蚵條,拖曳至鐵牛車旁清洗。(沙山懷若提供)還沒完全退潮時,洪秋岳利用保麗龍板承載剛割下的蚵條,拖曳至鐵牛車旁清洗。(沙山懷若提供)

菜蟳就是正蟳,我曾經抓過2斤半的菜蟳,手被咬到,不是越大隻咬到會越痛,而是越小隻的咬到越痛。大隻蟳的螯有間隔,夾不緊,比較不痛;紅跤番咬到比較痛,紅跤番腳尖,我曾經被咬過3、4遍。有一次被咬到指頭的肉削掉,戴著手套也沒用。

現在我們不進去紅樹林了,因為裡面東西太多了!毒蛇、一般蛇類,還是颱風天掃來的一堆廢棄物等。如果不小心走進紅樹林被毒蛇咬到,走出來半小時就會死掉。

在泥巴地抓的蟳有泥巴味,抓回來後先清洗乾淨,然後再放地下水浸泡讓牠吐掉泥巴,吐乾淨後再來煮。剛抓起來一定泥土味很重,但是如果清洗乾淨讓牠吐掉泥巴,就沒有泥土味了。

我們這兒料理蟳的方式不同,我們村人不愛吃紅跤番,腥味較重。我的料理方式是殺了紅跤番後用蒜頭、洋蔥下去炒,蒜頭去腥。本來由我太太炒食,她如果沒空我就自己來。剝殼後用刷子刷乾淨、身軀要洗乾淨,處理起來費工而且不小心還會被刺傷。

我抓蟳抓了差不多18年了,以前還在工廠工作時,遇到禮拜天或是工廠休息的時候,就去抓蟳。我抓蟳完全是自學,沒人教。沿岸抓蟳是自創的,第一次看到這個東西時就認清牠,抓久了就知道怎麼抓。我曾經抓到篡仔(tshuá-á,海鰻的一種,類似土龍),也有抓到土龍。有人抓到篡仔拿去泡酒,假裝是土龍酒,不知道的就會被混過去。篡仔一斤三百元,土龍一斤就萬把塊了。我曾經在蟳洞裡抓到篡仔或是土龍,一尾很長。沿岸東西很多,只是我們不了解。

我們本海的東西,會抓的也沒幾個。說白一點,有個沙地聽說有西施舌,抓西施舌的技術漸漸失傳了,有外村莊的歐巴桑會來抓,抓到後都交給餐廳,現在會抓的人不多。抓蟳的時間不一定,抓得到2、3個小時就可以,抓不到就多抓一點時間。如果走很遠還是抓不到,就走回來。

抓蟳有時就是很奇怪,今天你還沒去抓,朋友就打電話來說要幾斤,說了以後搞不好都抓不到,試過很多次啦!所以,我就說改天你要,先別跟我說要幾斤。老前輩早就說過,活物絕對不能說要多少,如果事先說都抓不到。

抓赤嘴蛤是在抓蟳時不小心碰到的,那時候的赤嘴蛤都很大顆,我們都是騎機車帶布袋下海,才幾個鐘頭而已就可以載好幾袋。後來大家也跟著抓,本來村莊裡沒人在抓赤嘴蛤的。我們跟鄰居一起去抓赤嘴蛤回來煮食,覺得不難吃,現在大家都在吃了。

照顧蚵棚

以前的蚵園位於李舵先師那邊,可是現在已變成沙地,蚵園沒了。以前如果遇到颱風天,那邊的路就不能行駛了,鐵牛車沒辦法行駛的時候,我們就必須載一些蚵殼去鋪路,把泥濘的路面鋪硬,車輪輾過時較不會陷落泥巴中。我們討海人看到路壞了就要自己想辦法修復,自己找資源去填補。

在李舵先師對面的蚵園插蚵3、4年,後來都被埋掉了,頭一年綁2,500蚵條,也是損失,加上後來的算一算,總共損失上萬條。損失的是一些人工、蚵繩的錢、請人綁蚵繩的工錢、還有一些竹棍的錢。蚵園上是沙地,北風到會吹動沙子,風吹沙嚴重,蚵園就是這樣被埋掉的。

退潮時分,在蚵棚旁,洪秋岳正在抾蚵,與他的鐵牛車。(沙山懷若提供)退潮時分,在蚵棚旁,洪秋岳正在抾蚵,與他的鐵牛車。(沙山懷若提供)

蚵串要洗,因為有蚵螺,洗掉之後,會隨著海水流出蚵田。南風在吹時,蚵仔長得很快。今年蚵串綁了1,400多條,一條剖開的蚵肉一斤多,新蚵仔,要肥的喔,如果不肥,可能不到一百塊,有肥的話差不多兩百。扣掉柱子、繩子的消耗,油費、鐵牛車的保養,還有請人剖蚵、串蚵繩的工資,外加自己整理蚵棚、抓蚵螺的工作,這些林林總總的花費,一年就是很可觀的金額。

所以照顧蚵棚會損失,乾脆抓蟳還比較好,不然去抓赤嘴蛤,一天也可以抓到一、兩千塊。中秋過後,蟳就退掉了。正常的蟳在七月、八月、九月。九月過後公蟳就不能吃了,因為交配過了。抓蟳最多可以抓到10多斤,最少的3、4斤。抓的季節二、三月就有了;抓的品種不同款,這時候抓的是紅跤番,二、三月是正頭(指正肥美)。紅跤番大都在沿岸,抓完紅跤番仔後就換菜蟳,在六、七月。花麻大概八、九月,在外海裡找到的花麻都很大。◇

更多文章,請掃描臺灣大紀元電子報:
https://www.epochtimes.com.tw/author/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