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成靜脈曲張的主要原因是久站、久坐,靜脈瓣膜功能障礙導致了血液回流不暢,使血液積聚在靜脈中增加靜脈壓力,使靜脈擴張和變形,如同蚯蚓狀。
許多內在和外在因素都會導致靜脈曲張的形成,包括年齡、性別、懷孕、肥胖、身高、種族、飲食、職業、深靜脈血栓病史和遺傳等等。
靜脈曲張的症狀包括沉重、疼痛的感覺以及搔癢或燒灼感;這些症狀會隨著長時間站立而惡化。潛在的併發症包括感染、腿部潰瘍、瘀血變化和血栓形成。
靜脈曲張 3種程度
1. 輕度:小腿上有輕微的青筋,稍微有點腫脹。這種情況問題不大,只是影響美觀,只要能夠調整生活習慣,多做一些運動即可改善。
2. 中度:小腿腫脹,且痠、緊、麻、痛,血管凸起像蚯蚓一樣的形狀,皮膚變色。洗完熱水澡之後皮膚會癢,夜裡睡覺時可能抽筋。到了這種程度就需要找醫師治療。
3. 重度:小腿血管腫脹發癢,皮膚潰瘍潰爛,有時有血噴出。
中醫4招 改善靜脈曲張
改善血液循環、減少靜脈壓力都是預防和治療靜脈曲張的關鍵點之一。中醫通常採用以下幾種方法:
1. 踮腳尖
改善靜脈曲張最好的方式就是運動。如果我們經常練習踮腳,就可以增強小腿肌肉的收縮力和彈性,加快靜脈的血液循環,抵抗血液向下的重力。
有人把小腿的肌肉比做人的第二個心臟,意思是說,小腿肌肉的有力收縮可以幫助血液回流,順利把腿部血液從底下往上推到心臟,從而預防和改善靜脈曲張。
2. 穴位治療
中醫改善和治療靜脈曲張常用這8個穴位:太衝、承山、行間、大都、經渠、復溜、商丘和太白穴。不同的穴位有不同的作用,要根據個人的情況和中醫診斷來選擇,還要注意穴位按摩的力道和時間,不要過重或過長。
其中,按摩太衝穴對於改善腳部血液循環非常有用,而且對痛經等婦科疾病也很有用。按壓承山穴也能改善腳部血液循環,還可以緩解抽筋、便祕和痔瘡。如果同時按壓太衝穴跟承山穴這兩個穴道,可以更好的改善靜脈曲張。
另外,按摩行間、大都和經渠這3個穴道效果也和好。行間和大都是在脾經上面的穴道,經渠是肺經上面的穴道,按壓肝脾肺這幾個經絡上的穴道都能緩解靜脈曲張。
還有一種深層的靜脈曲張,它能導致小腿水腫發亮。中醫認為這是腎實和脾虛問題。在這種情況下按壓復溜、商丘和太白這3個穴道,就可以很好的改善狀況。因為復溜是腎經的穴道,而商丘和太白是脾經的穴道。
當然,不只是按壓穴道,我們也可以在這幾個常用穴位上,直接採用針灸來改善和治療靜脈曲張。
3. 放血療法
還有一種比較特別的放血療法,就是刺破皮膚,讓靜脈中的瘀血流出,以消除瘀血的方式來恢復血液循環。
放血治療靜脈曲張的常用部位是在靜脈曲張旁邊的細小血管。扎針放血時要特別注意消毒和止血,避免感染和出血過多。這種手術方法須由專業中醫師謹慎操作。
我的臨床經驗是,剛放出的血的顏色是黑黑的。慢慢等到流出來的血漸漸呈鮮紅色時,它自動就會停住,不再繼續流血。如果再加上吃中藥調理,這種方法的效果還是不錯的。
4. 中藥調理
中藥有口服和外敷兩種。這裡介紹一種治療靜脈曲張的常用口服方劑,叫「黃耆山楂丹參紅糖飲」。
【作法】黃耆24克,山楂12克,丹參12~20克,用冷開水沖洗,放保溫杯裡,用600c.c.開水沖泡,加一點紅糖提味。喝完後可以再加水沖泡,繼續喝。
提醒1:不用手抓撓
如果血管腫脹發癢,千萬不要用手去抓,因為表皮一旦被抓破血液就會噴出,容易造成感染發炎,進而發展成蜂窩性組織炎,從而導致潰瘍潰爛,時間久了還會形成很多血栓。更嚴重的是,形成的血栓可能經血液進入到肺、心臟或其他重要的地方,就會導致肺栓塞,甚至引發心肌梗塞等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