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舊版周報

西班牙建築師 ── 安東尼‧高地

趙曉慧  
 
世紀建築聖家堂(攝影/鄭麗蓮)

西班牙的高地不只是一位建築師,同時也是一位藝術家,他流傳下來的建築作品成為巴塞隆納的瑰寶。雖然高地的建築風格十分強烈,整體上又有一致性。而他的建築結構與裝飾靈感其實是來源於他喜愛的大自然。高地終其一生把生命全都奉獻給了建築,卻也為西班牙帶來不凡的風華。


藝高人膽大的色彩與造型大師

高地是運用磁磚、馬賽克與幾何造型的能手,著名的奎爾公園便是他在色彩與構圖上登峰造極之作。20公畝的公園順著基地地形建造出來,公園的底部由八十五根大柱子支撐而起。公園廣場的邊緣是蜿蜒的長凳,牆面與長凳上鑲飾了色彩明亮瑰麗的碎磁磚,構圖豐富多樣。公園內的建築物,高地採用了許多動物、植物的造型,如入口處的蘑菇頭、椰葉造型的鐵門、列柱大廳屋頂動物造型等。奎爾公園在他的想像力奔馳之下,表現出相當怪誕、超現實卻又童真、有趣的感覺。

巴特由之家則是表現了高地對建築結構的改造能力。這件作品的建築結構造型採用了他改良出來的變形幾何,如骨骼狀的支撐柱、骨頭狀陽台、魚鱗狀的瓦片屋頂等,造型變化奇特的程度,讓初次造訪者無不看得目瞪口呆,由泡沫狀的藍綠色磁磚與碎玻璃交錯拼貼而成的整座大樓的外觀,在陽光的照射下像是海水粼粼的波光。

米勒之家也是高地著名的作品之一,高地在這件整體看來像是一座大型的雕塑作品中,捨棄了他慣用的彩色磁磚來裝飾,改以單色石牆、裸露建築物結構體的方式來凸顯特色。他藝高人膽大的採用了許多拋物曲線來雕琢建築物,線條流暢的韻律感深深吸引人們的目光。但整棟建築最特別的部份要算是屋頂煙囪與通風口,高地採用由螺旋體變化出來的線條搭配擬人化的人頭造型,再次讓人驚嘆他豐富的想像力,由於造型太過特殊難以歸類,因此被巴塞隆納市民戲稱為「採石場」。

「聖家堂」大教堂是高地最後的作品,他畢生慣用的建築手法幾乎都表現在這件作品中,同時他天才的結構能力也幫助他解決建造與裝飾問題。最特別的是他一改傳統哥德式的建造方式,而以自行改良出的拋物線的結構形式來支撐整座教堂空間。這種方式讓建築物形成細長高聳的尖塔深入巴塞隆納的天空,建築物外觀、各細部的雕塑裝飾,皆充滿了高地登峰造極的結構之美。「聖家堂」是高地這一生中投入時間與精力最多的設計案。這件作品的工程相當龐大,光是教堂內部的唱詩席便可容納一千五百位成人與七百名兒童所組成的唱詩班。高地窮其畢生三十年的光陰,只完成了外牆的部分便辭世,現在只留下教堂的雛形樣貌供後人憑弔紀念了。


強烈的加泰隆尼亞的民族認同

除了建築上強烈的個人風格之外,另一方面,高地也具有強烈的民族認同。他堅持這一生只說家鄉話。而加泰隆尼亞的磁磚與鍛造術遠近馳名,他也擅用了當地的建材以及建築元素在他的作品裡。同時,高地與家鄉富商奎爾先生的結識,也成就了一段藝術家與商業家相互賞識、珍惜的佳話。

細數高地這一生的建築作品,幾乎每件設計案都是難度高超的結構體,加上複雜的建材裝飾。若沒有超越常人的用心與堅毅是難以完成的,他經常親自督導建築物的施工,甚至會住進建築工地以求完全的投入。由此不難看出,他的工作態度是相當務實負責的。儘管高地在工作上是如此的嚴謹,但有趣的是,高地並不固守計畫式的規劃方法來完成建築物,而是流露出一如他常臨摹的自然界,任其靈感像植物生長般的自然發展,想到哪裡就蓋到哪裡。

高地在每天例行性的散步中遭到電車撞擊後傷重不治,帶著他尖拔的才情與傳奇的一生離開人間,喪禮當天成千上萬的巴塞隆納市民,夾道目送這位深受人民愛戴的建築師前往「聖家堂」的墓地安息。在建築史上高地並不是開創流派的宗師,也沒有留下什麼系統的建築理論或著作,但他洋溢著趣味、童真與自然的建築風格,彷彿深切地召喚著生活在當前緊張壓力的人們,尋回那份返璞歸真的赤子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