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校園巡禮

桃園縣復興鄉介壽國小

文、圖/溫秀珍

嘹亮的歌聲歡快的舞步,泰雅樂舞在小朋友的表演中「原」味呈現。雖然逐漸式微,所幸介壽國小扮演了傳承與創新的重要角色,讓泰雅文化得以生生不息。

小朋友身著泰雅族傳統服飾,表演傳承自祖先的舞蹈。

介壽國小座落於桃園縣復興鄉,是北部首座建校超過百年的原住民小學,民國前三年(清宣統元年),日本人在桃園廳角板山內縣設「番童教育所」,以警察兼教師,實施殖民教育。臺灣光復後,因緊鄰先總統 蔣公的角板山賓館而頗受重視。除二次親臨主持校舍落成啟用暨運動大會外, 蔣公及夫人亦常入校探視並欣賞小朋友的歌舞表演,校名隨後改稱「介壽國小」。

雖經不同時代背景,校名多次更迭,歷任校長與師長均堅持「百年樹人」的教育目標,造就無數社會菁英。第17屆校友林信義鄉長提到,同學普遍生活不富裕,像他每天上學單程就要走1個多鐘頭,打著赤腳穿山越嶺。而學校不但免費供應晨間牛奶及午餐,畢業成績優異的學生,還可用公費保送至桃園縣知名初中入學,他就是因此受惠,才有今天的成就。

另一位經常深入復興鄉後山巡診的高揚威醫師回憶道,國小三年級時,來了一位代課女老師李寶昆,總是臉帶微笑、態度溫和、輕聲開導調皮犯錯的他。雖然只代課三個星期,但她的「超級愛的教育」,讓他的成績躍升到全班第二名。此後,到高中都維持在前三名,高醫師也因此考上醫學院。目前,他正積極尋找李老師,希望能向她致謝。◇


泰雅樂舞認證

原鄉文化傳承

泰雅文化的特色是織布、狩獵及傳統樂舞,由於經濟型態的轉變與生態保育意識抬頭,織布與狩獵漸漸沒落,唯有傳統樂舞仍廣受歡迎,而校內60%的泰雅族血統學生,能歌善舞的天性,正是形塑學校特色及承傳泰雅文化的最佳人選。

◆愛的書庫(圖書館)門前,懸掛著雲瀑般泰雅布飾的讀報彩虹天地(校園12景第4名)。

◆校園一角,圍牆上菱形圖案象徵泰雅祖靈的眼,時時注視著族人。
 

泰雅樂舞不僅具休閒娛樂功能,還有教化意涵。泰雅童謠中充滿親子間的關愛,善用歌謠可教導小朋友認識自己的出生地、姓名、動物名及人際互動中的感念與尊重。因此,學校選擇具代表性的12首歌曲作為教學及認證之用,如:歡樂歌(pqasun na qwas)、奮起吧!泰雅子孫(tuliq ta la tayal)等,並配合廣播音樂網、角板兒童之音及班歌選拔等活動,讓小朋友無論在課堂上、休息時或上下學途中,都可暢懷高歌。

泰雅舞蹈呈現風俗民情、慶典儀式、傳奇故事等,每個舞蹈動作都有其特殊含意,泰雅族沒有文字記載,文化往往靠樂舞代代傳承。為了更加了解泰雅文化,林肇基老師多次率同小朋友探訪地方耆老;搜集各種傳說、諺語及舞蹈;融入文化意義及品格教育,擬定樂舞認證手冊及教材。其中認證的舞蹈就多達13種,除了每個小朋友都要熟稔各種舞步外,即將畢業的高年級還得自創新舞曲。每學期二次的全校樂舞認證,小朋友的參與率達100%,通過率超過70%,而教師參與歌謠、舞蹈相關研習的出席率也是100%。◇

◆具有濃厚文化意涵的泰雅射日傳說壁畫(校園12景第2名)。

◆神情專注,歌唱非常投入的合唱團團員們。
 

轉角遇到書

閱讀成為習慣

偏遠的小型學校往往同儕刺激力量不足,為了縮短城鄉落差,游淑珍校長及老師們積極推動「讀報教育」、及「親師生閱讀」,藉以提昇同學的語文能力、知識素養、國際視野及多元化的包容與欣賞能力,並養成閱讀的習慣及興趣。

「讀報教育」是每天10-15分鐘的晨光讀報活動,每週一次師生討論及主題教學,每月分享讀報成果,教學方式活潑多元,如:童詩閱讀與仿作、朗讀、創意拼貼、新聞小主播、圖說故事、找出新聞中的5W1H等。從推廣老師讀報接收新知,應用在教學活動設計上,並帶動小朋友愛看報,進而與家長分享讀報心得,促進親子關係,一舉數得。

「親師生閱讀」由學校組成專案小組推行,除了定期舉辦教師研習,培訓種子教師外,也積極向家長宣導說明,包含好書推薦活動、假日圖書室、兒童閱讀護照、「轉角遇到書」校園角落閱讀區、「閱讀小書蟲」投稿活動、有獎徵答、班級圖書櫃、一週一書暨親子共讀活動、期末閱讀成果展等,一系列的活動,只為了讓閱讀深入孩子心中,養成習慣。

教務組長彭雅玲提到,每當小朋友行為有偏差時,她會講述書中的故事,引導他們看書,不用打駡,他們就已被潛移默化了,讓她教學輕鬆許多。◇


校園12景 小朋友最愛

98年10月正逢百年校慶,為迎接校友回娘家,學校藉機換新裝塑造特色校園,舉辦了票選最愛的校園一景和命名活動,並培訓小導覽員,接待到訪嘉賓。游淑珍校長表示,導覽員的訓練不僅可以增進孩子的表達能力、建立自信,更能激發他們對鄉土、文化的感情。除了校園導覽外,未來也會規劃復興鄉各景點的導覽。

◆小導覽員楊佳嫚介紹山豬廣場上,展現力與美的磁磚貼圖(校園 景第 一名)。

校園一景票選前三名依次如下:

山豬廣場:校門口的圓形廣場。左右分設階梯座椅、山形面板。其中一座山形面板,用瓷磚鑲貼兩個泰雅兒童,手拿弓箭及茅展現力與美。廣場中央,身穿傳統泰雅服、頭戴羽毛、圓肚子、尖牙齒的山豬圖案,可愛的模樣是許多小朋友的最愛,也是學生們使用率最高的地方。

射日傳說壁畫:泰雅傳說,天上兩個太陽,造成天氣酷熱,農作物不能生長,人民生活困苦萬分。族裡推派三名勇士射日失敗後,再挑選三位勇士,各自揹一個男嬰去射日。最後,第三代勇士終於成功的把太陽射成兩半。

織布壁畫:由奎輝國小呂淑芬老師設計,以泰雅女子織布情景為主。泰雅女子大約在8、9歲時開始學織布、準備嫁衣,織藝精進時也就是准許紋面的時候。不會織布又沒有紋面的女孩在部落中是沒有人追求的。織布上的圖紋有的述說心情故事、有的是生活描繪。有位神父甚至從紋路研究上發現泰雅族的數字、文字。

四到十二名為:讀報彩虹天地、酷樂池、泰雅雨撲滿、大樹廣場、莎古拉閱讀廣場、藝文走廊、泰雅生態園區簡介、星光陶版看台、陶版手印紀念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