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科學新知

二戰轟炸機起飛意外改變天氣

編譯/李成俊

二戰期間某日早晨,盟軍的轟炸機在英格蘭東南方起飛準備空襲,產生大量的凝結尾氣(contrail),竟「意外地」進行了一項天氣實驗,提供了罕見的機會檢測凝結尾如何改變氣溫。

當時天空十分清澈,有足夠的濕氣讓凝結尾形成。結果發現飛機所繞行的位置、形成隊型的地方,都比其正上方區域明顯地多雲且溫度低了0.8℃。

英國蘭卡斯特大學環境研究中心(Lancaster Environment Centre)的提米斯(Roger Timmis),從一位老年婦女回憶中發現飛機影響天氣的關係:「在聽到廣播後,她看到隨著轟炸機群起飛,戰時的天空『隨著雲轉變成白色』。」

在1940年代少有任何的民用航空器材在使用,所以歷史紀錄提供了白晝影響的測試機會。

英國柏明罕大學的研究員麥肯錫(Rob MacKenzie)表示:「飛行員相當在乎凝結尾,因為飛行軌跡容易被追蹤到,然後被擊落,故飛行員都會回報此事。」

使用美國空軍的工作紀錄、英國皇家空軍及氣候檔案資料庫的資料,提米斯和麥肯錫就能夠立即比較在轟炸機隊伍下方與幾公里上方(沒有凝結尾)的天氣型態和溫度。

凝結尾對於天氣有多重影響。一方面,他們長得像毯狀物抓住熱,之後以不同形式釋放到大氣中。另一方面,在白日,他們會反射進入大氣中的陽光,讓其下方的地球降溫。但整體而言,氣象學家一致的共識認為凝結尾讓地球增溫。

英國曼徹斯特大學的李大衛(David Lee)認為,使用這些歷史紀錄是個創舉,而白晝的凝結尾所產生的溫度變化,與我們所知的情況「完全一致」。

威斯康新大學白水分校的特拉維斯(David Travis)則表示:「關於凝結尾的研究相當少見,我們對於他們的影響及認知程度都僅止於模型研究。」

特拉維斯認為像麥肯錫這樣的研究可以改變研究現況。他過去發現911飛機事件後,溫度波動性更大;不過由於凝結尾因素無法與大氣中自然變化做切割,而使研究受到批評。藉由比較相同日子但較高位置的溫度變化,轟炸機的研究可以繞過這個問題。

此外,「生活科學」(LiveScience)網站也曾報導,螺旋槳或噴射引擎飛機飛越雲層時,種雲(人造雨)不斷透過流經飛機翼下或穿過螺旋槳的作用,逐漸大雲的積累和冷卻空氣的溫度。冷卻的過程便產生冰,更能吸引過冷水滴吸附在冰上。總之,這些越來越重的冰和過冷水滴,就變成雪或雨,也會意外地改變天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