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舊版周報

合和堂餅店 (13版)

謝文琪  
 

八十年老店 顧客代代相傳

走進位於台北市饒河街的「合和堂」,實在很難相信這家店已經營業了八十幾年,第一代創始人李豹先生在西元1920年即開業。其實「合和堂」一開始還沒有正式的店面,只是做好糕餅之後再由老闆用扁擔挑出去賣,後來生意愈做愈大之後,才開始在現今饒河街的店面營業。

「合和堂」最特別的是經營傳統手工紅龜、壽桃及發糕,他們過去只以傳統糕點為主,每當碰到廟會節慶時都非常忙碌,因為一年只有這麼幾次,此時便是家族總動員的時候,無論老小都全員投入,以前還有兼做批發,所以生意比現在還要更忙。

三、四十年前西方糕餅還沒有引進台灣,是中式喜餅最鼎盛的時期。大約在十六、七年前西餅引進之後,年輕人喜歡求新求變,因此傳統喜餅就比較沒落,也比較少人做了。現在的「合和堂」仍有賣中式喜餅,也常遇到老顧客,像有一位客人結婚時在這裡訂喜餅,現在帶著子女來訂,甚至還有三代都來這兒訂喜餅的家庭,讓人覺得十分有趣。


親切服務 大過年門照開

一家店能夠承傳八十幾年確實不簡單,目前承接「合和堂」祖業的是第四代李明宗先生,他們表示在第三代,甚至到自己第四代,都曾經面臨過要不要繼續做的問題。李明宗先生的太太孫小姐表示,十三年前,李明宗先生剛從學校畢業,三十二歲的他開始面臨是否要繼續承接祖業的問題。其實李明宗先生學的是土木工程,但因為身為長子,且家中其他三位弟弟都沒有意願做糕餅生意,如果沒有人願意做就得關門了,所以在當時的未婚妻(孫小姐)支持下漸漸承接了祖業。

過去因為飲食不豐盛,每逢廟會、節慶或初一、十五,許多人都會來訂購,麵龜、發糕等的訂單都接不完,不過近年來民眾生活習慣改變,買多了還怕吃不完會浪費,而且許多傳統形式上都簡化了,所以「合和堂」開始計畫經營西式糕點。

十幾年前饒河街被規劃成觀光夜市之後,「合和堂」開始經營西點糕餅,聘請幾位西點師傅,做一些西式點心或蛋糕,雖然過去進修已經有許多製作傳統糕餅的經驗,然而李明宗先生還去進修學習新的烘焙技術,了解如何改善品質,讓口感及賣相能更好。孫小姐說年輕人做事不要好高騖遠,踏踏實實、穩紮穩打,才是永續經營的不變法則。

李明宗先生的父親李石國(第三代經營者)對顧客的服務態度很好,因為受日本教育,所以服務周到,非常有禮貌,常有人來買東西指明要找他。他的大媳婦孫小姐說,公公不出遠門,連過年大家休息,門也照開,不是愛賺錢,而是已經成為生活的重心,所以「合和堂」親切的服務也是他們受歡迎的原因。

傳統的東西做久了是有感情的,孫小姐表示「合和堂」不能只做喜事的生意,也要做祭祖的用品,現在這種店已經很少了,所以他們做久了會有一種使命感。因為經營是要全心的投入,壓力也滿大的,對於在這樣四代同堂的大家庭中,孫小姐說這是前兩、三代人打下來的基礎,所以即使現在做起來很辛苦,他們也不會後悔。當然現在孩子還很小,下一代的事很難講,不過現階段而言,他們希望現在的事業能做得更好,繼續發展延續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