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文化博覽

沉魚落雁,閉月羞花 中國十大美人之四 楊貴妃

羞花的典故

凡被楊玉環撫摸過的花,都羞澀的低下頭來,於是人們就用「羞花」來比喻楊玉環的美。

話說唐玄宗開元年間,楊玉環被選進宮內,因思念家鄉,常到花園散心。有一次在花園賞花時,宮女看到凡被楊玉環撫摸過的花,都羞澀的低下頭來,於是人們就用「羞花」來比喻楊玉環的美。 

開元23年,楊玉環16歲,嫁給玄宗之子壽王。一次因緣際會,宦官高力士帶著楊玉環入溫泉宮,巧遇玄宗,玄宗對她一見鍾情。為了圓這段感情,玄宗首先安排楊玉環出家為道姑,並改名太真,在太真宮中帶髮修行。五年之後,才讓她還俗,冊封為貴妃。不過,此時的楊玉環已27歲,而唐玄宗更是61歲的白髮老人了。 

雖然如此,楊貴妃在後宮中的地位仍是無人可比,白居易就曾說她:「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不但楊貴妃自己受寵幸,她的家族也因此盛極一時。很多生有女兒的家庭,希望女兒們能像楊玉環一樣,為自己的家族帶來榮耀。楊貴妃的大姐、三姐、八姐分別被封為韓國夫人、虢國夫人、秦國夫人。她的堂兄楊國忠雖好賭,竟也被封官入朝,並且仗著楊貴妃的關係,把持朝政、胡作非為。 

所謂「樹大招風」,楊氏家族的跋扈囂張,再加上唐玄宗有了楊貴妃後沉溺於酒色,使得朝政更形敗壞,這些來自臣民的怨聲載道就都集中在楊氏家族身上,成為日後楊貴妃招致殺身之禍的伏筆。 

天寶14年,早已蠢蠢欲動的安祿山,以反楊國忠為名起兵叛亂,直搗長安。次年,唐玄宗在慌亂中帶著楊貴妃出逃蜀中,楊國忠隨行。途經馬嵬驛(今陝西興平西)時,一路護駕的將士們不肯再前進,他們一致認為這次的戰亂是因楊國忠和楊貴妃而起,要求處死他們兩人。 

唐玄宗本來還想替楊貴妃開脫罪名。但在眾叛親離的情況下,唐玄宗的話已經起不了作用,六軍都認為楊貴妃乃禍國紅顏,不殺貴妃則難平軍心。 

在此種情況下,唐玄宗不得已只好賜楊貴妃白綾一條,使其自縊在梨樹下。白居易〈長恨歌〉中曾感歎道:「六軍不發無奈何,宛轉蛾眉馬前死。」楊貴妃被賜死時,年僅38歲。一代紅顏,香消玉殞。 

據說玄宗在安史之亂平定後,曾派人去梨樹下尋找楊貴妃的屍體,但未尋得。另有一說她當時被救,渡海到日本隱居,在日本山口縣也曾流傳這樣的說法。 

  白居易曾寫「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只是,倘若「天下父母」知道自己的女兒這般下場,恐怕就會改變主意。人間富貴榮華真是過眼煙雲啊!不足為其苦苦追求。 ◇

文、圖/平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