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台灣生命力

排灣族華麗服飾


陳媽媽駕輕就熟的手繡功夫,已經累積了數十年功力。

陳媽媽的十字繡,在2006年底獲得行政院頒發的「台灣工藝之家」授證。(比亞提供)


在台灣原住民族群中,排灣族人大概是最愛漂亮的一族了,除了琉璃珠之外,從他們華麗的傳統服裝與刺繡更可見一斑。在金針山下,除了比亞為文化默默努力之外,比亞的母親陳媽媽,更早之前就在草屋對面從事排灣族服飾製作與傳統編織的工作,陳媽媽對排灣族文化的長期奉獻可一點也不輸給比亞。

耳濡目染 承襲手藝

陳媽媽說:「以前排灣族的公主、頭目或是貴族,每天都穿得很漂亮。像這個珠珠繡,都是一針一針繡出來的,以前的人就是配色越多,就表示很有錢,就像琉璃珠,幾乎都是頭目在戴。平民沒有這麼漂亮,是貴族才有那麼精緻呀!!」

在排灣族的貴族服飾中,經常會縫綴琉璃珠、銀片和錢幣,用以代表身分地位與財富。而平民的服飾,除了不可縫綴飾物以外,在顏色上也只能選擇單色縫製,階級差異很大。

陳媽媽的手藝來自媽媽的傳承,從小耳濡目染的陳媽媽,也因此深深了解排灣族的文化。陳媽媽表示:「因為我媽媽是頭目的女兒,所以我們能接觸到頭目的生活習慣,就這樣從小就瞭解我們的文化。」

看陳媽媽駕輕就熟的不用電腦就可繡出美麗複雜的圖案與各式各樣的服飾,這可是數十年功力的累積,藉由陳媽媽的手來承襲發揚排灣文化,的確是不二人選。

文化傳承 往下扎根

陳媽媽說:「起先我是專門做我們村子裡需要的服飾,因為慶典的時候,我們都會做嘛,後來政府擔心排灣族文化會失傳,為了推廣我們的文化,政府很積極支持,於是我把排灣文化和生活物品結合,把帽子、皮包、服飾改良一下,還有帶子,這樣啊一做就做到現在,已經做幾十年了。」

透過政府的協助,排灣文化得以保存、推廣,知名度也打開了,收入也增加了,政府、原住民與傳統文化共創三贏。目前台東南迴線上幾乎所有國小的編織課程,都會請陳媽媽去教學,而在2006年底,更通過層層評比,獲得行政院頒發的「台灣工藝之家」授證,對此,陳媽媽難掩自豪的神色。

為了文化傳承,並感謝政府輔導,比亞與陳媽媽不約而同的配合社區大學課程,教編織、燒琉璃珠,也在家中開課,默默的往下扎根。期待族人的認同學習,讓排灣族的傳統文化可以發揚。

當比亞專注的燒琉璃珠、陳媽媽忘情的縫製衣服時,寧靜的空氣中流動著一種動人的氣氛,那是來自於母子間相互關懷鼓勵的溫馨親情,以及對傳承排灣文化無怨無悔的堅持和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