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文化博覽

歷史人物大明軍師劉伯溫8 誠意伯含冤而逝 上

朱元璋根本沒有聽伯溫的建言,這位自負自大的明太祖根本沒有為天下好好的悉心求召人才,反而將楊憲、汪廣洋、胡惟庸先後起用為相。那麼當初劉基在太祖面前所說的那一番話,不是明擺著又是一個得罪人的陷阱嗎?

胡惟庸這個人後來直接跟劉基的離奇死因有關,汪廣洋又是個小器鬼,加上「老闆」朱元璋對自己的「居心難測」,滿朝文武才華有限卻心志不一。由此可知,劉基在明朝建國之後,必須天天周旋在這盛產「嗜血動物」的政治叢林中,這樣的生活他怎麼可能過得不壓抑呢?這也是劉基在後來的詩文中雄心不再、悲老嘆窮的真正原因。 

劉伯溫艱辛的使命已算達成,這位成功引創大明、擺渡奇航的一代奇人,終歸還是要走向他人生的終點了。在他未來有限的歲月中,所經歷的是怎樣的過程?

不受丞相之職的劉基,雖然在形式上是有點觸犯了「寰中士大夫不為君用,是自外其教者」的侍君禁忌,但在隔年(1370年)朱元璋論功行賞時,還是授他為弘文館學士,封開國翊運守正文臣、資善大夫、上護軍、誠意伯等一系列要職和頭銜。其中廣為後世認知的是「誠意」伯這個名稱,因為這並不是一個官品固定名稱,也不是朱元璋心血來潮所號,關於「誠意」兩字,確是本於劉基品行。
  
建朝初年,朱元璋曾經跟中書省的臣子說︰古時候臣子祝頌其君,都寓含有警戒之意,可是我看你們所進箋文,都是頌美之詞,怎麼就沒有人能夠「誠其道」呢?犯顏直諫者太過鮮見,以至「太祖國初以來朝政有失,無人肯言」。而一向「特立獨行」的伯溫,不以利害裹足,往往為民謀利不惜觸怒帝威,事君以誠,待民以誠,出處進退,人格人品,無一不是以誠!所以後世稱劉基為「誠意伯」聲名不墜。(下週二待續)◇

文/魏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