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醫療保健

C型肝炎

  C 型肝炎是全世界公共衛生的一大問題,估計全球約有2億人(3%)帶有C型肝炎病毒。最初引起C型肝炎的最大原因是輸血感染,自從1992年開始有C型肝炎抗體篩檢之後,輸血引起的C型肝炎已幾近消失。美國C型肝炎的發生率近年來也大幅降低,從1985年每年有24萬個病例,下降到2003年每年只有1萬8,000人。

傳染途徑

  C型肝炎病毒的傳染主要是經由血液或體液。傳染的途徑(感染C型肝炎的危險因素)包括:輸血、毒品注射共用針頭與器具、血液透析、器官捐贈、多重性伴侶、醫護人員針扎意外、醫院接觸感染的血液及其製品、使用未消毒的器械刺青和穿孔、共用刮鬍刀等。根據美國的統計,靜脈注射毒品占40%,輸血感染占4%,職業接觸感染占4%,不明原因占40%,所以還有未知的傳染途徑存在。性行為與母子垂直感染的機率很低,C型肝炎病毒不會透過哺乳感染。

自然病史

  C型肝炎大部分不會出現症狀,但是C型肝炎病毒卻會無聲無息的破壞肝臟細胞;等到症狀出現時,通常已到肝硬化的階段。

(1)急性C型肝炎:急性C型肝炎的潛伏期為15~150天,大部分患者(75%)沒有任何症狀出現,所以很容易被忽略;如果有症狀(25%)也都很輕微,有類似感冒的非特異性症狀:疲倦、低熱、頭痛、關節痛、肌肉酸痛等,也有消化道的症狀:噁心、嘔吐、腹痛、缺乏食慾、黃疸等。另外,感染C型肝炎病毒可能會導致急性猛爆性肝 炎,但是發生的機率非常低。

(2)慢性C型肝炎:大多數(85%)感染C型肝炎病毒的人會轉變成慢性C型肝炎。慢性C 型肝炎的進程很緩慢,患者除了有時容易感到疲倦外,通常沒有任何症狀。肝功能指數(ALT)通常會有高低起伏的變化,有時又會升高,有時又會降到正常範圍內。但此時大多數患者的肝臟組織已經有病變:細胞壞死和纖維化的現象。

(3)肝硬化與肝細胞癌:慢性C型肝炎有80%會保持穩定狀態,有20%會變成肝硬化(大約在感染後20年)。此外,轉變為肝細胞癌的機率是每年1%~4%。日本的研究報告顯示,由輸血到診斷為慢性C型肝炎、肝硬化和肝細胞癌的平均期間分別為10年、21年和29年。

診斷

  急性C型肝炎和慢性C型肝炎的臨床症狀大多不很明顯,即使有也都是非特異性的症狀,所以必須詳細詢問接觸病史,有懷疑時就必須做C型肝炎檢驗,才能早期診斷。診斷C型肝炎,有兩個方法:血清C型肝炎抗體的檢驗和血清C型肝炎病毒的檢測。

  (1)C型肝炎抗體(Anti-HCV Ab): 感染後8星期才能測到。一般使用酵素免疫分析法(enzyme immunoassay, EIA),測血清中Anti-HCV Ab作為篩檢;要確定診斷則必須作血清聚合連鎖反應(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來檢測HCV RNA。有C型肝炎抗體,表示曾經感染過或現在仍在感染C型肝炎。C型肝炎抗體的存在並不具有保護作用,這與B型肝炎病毒表面抗體具有保護作用不同。

  (2)C型肝炎病毒(HCV RNA):感染後1~2星期就能用聚合連鎖反應檢測到。C型肝炎血清病毒濃度的追蹤可用來評估治療反應的指標。慢性C型肝炎患者接受抗病毒藥物治療前需檢測血清病毒濃度,但是對於基因型第2、3型的患者,此項檢查並非絕對必要。

  (3)C型肝炎基因型(HCV genotype):C型肝炎病毒分成六種主要的基因型,台灣最常見的基因型為1b型(約占70%)。檢測病毒基因型可以決定治療的時間及預估可能的療效。例如:第2、3型對藥物的反應好,達60%以上,所以治療時間只需6個月;而第1、4型的反應較差,治療時間需12個月。

  (4)肝臟切片檢查(liver biopsy):是用來評估肝臟發炎與纖維化的程度,並可排除其他種類肝炎的可能性。血清HCV RNA陽性的慢性C型肝炎患者,不論肝功能ALT值是否異常,都應考慮接受肝臟切片檢查,以決定肝臟組織發炎活性的級別和纖維化的期別,尤其是基因型第1、4型的患者。

治療

  C型肝炎治療的首要目標是要能消除體內的病毒及完全抑制發炎,若上述目標不能達成時,則退而求其次,使病情能穩定、不再繼續惡化。

  (1)急性C型肝炎:對於急性C型肝炎應積極給予治療,以避免變成慢性C型肝炎。使用α干擾素(長效型干擾素與傳統型干擾素均可)治療6個月,會有很好的反應(高達95%)。

  (2)慢性C型肝炎:C型肝炎治療的目標是持續病毒反應(sustained virologic response, SVR),其定義為治療完成6個月後血清檢測不到C型肝炎病毒(HCV RNA)。目前最新的治療方法是合併使用下列兩種藥物,持續治療6~12個月:

  ①每週一次皮下注射長效型干擾素(pegylated interferon α-2a 180μg或 pegylated interferon α-2b 1.5μg/kg)。

  ②口服抗病毒藥雷巴威林(ribavirin)每天劑量1,000~1,200mg分兩次服用。

  慢性C型肝炎的治療準則及其療效如下:

  ★若肝臟切片檢查發現有第一期或以上之肝纖維化時,應接受治療。

  ★若肝臟切片檢查發現沒有肝纖維化,接受臨床觀察即可,每3~6個月定期追蹤肝功能。臨床追蹤5~10年後,可考慮重複肝臟切片檢查,若組織學上顯示有肝炎惡化,則應給予治療。

  ★基因型第1型治療的反應較差,建議治療12個月,SVR為35%~45%。

  ★第2、3型治療的反應較好,建議治療6個月,SVR可高達80%~85%。

  干擾素最常見的副作用就是類感冒症候群(flu-like syndrome):發燒、畏寒、疲倦、肌肉酸痛、頭痛、食慾不振等。通常在注射4~8小時後發生,然後持續約4~12小時,通常第一次注射干擾素時症狀 較明顯,在第二、三劑注射時,這些副作用就會減輕。其他的副作用包括:輕微掉頭髮、輕微腹瀉、精神上的副作用(焦慮、憂鬱、煩躁)、骨髓造血系統的抑制 (貧血、白血球降低、血小板降低)等。所以治療期間的臨床照護非常重要。干擾素不宜使用於失去代償功能的肝病患者。

  雷巴威林的副作用包括:溶血性貧血、肺部症狀(咳嗽、呼吸困難)等。因動物實驗有畸胎的報告,治療期間與治療後六個月內,必須執行避孕措施。
 
  (3)末期肝病:肝臟移植用於末期肝病(end-stage liver disease)的病人,但是移植後C型肝炎仍會復發。

預防

  目前沒有有效的C型肝炎疫苗,預防的方法就是要避免感染。

結語

  C型肝炎最大的問題是感染後大多沒有症狀,但是C型肝炎病毒卻會默默的破壞肝臟,等到有症狀而就醫時,已經是肝硬化的階段,所以早期的診斷是非常重要。最近 C型肝炎的治療已經有很大的進步,臨床療效(持續病毒反應)已從最初的6%(單用短效型干擾素)大幅提高到82%(合併使用長效型干擾素與雷巴威林),這 也為眾多的C型肝炎患者帶來新希望。

文/王元甫(內科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