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國際新聞

後金融海嘯時代的經濟趨勢

☉唐浩

經歷近一年的巨幅震盪後,幾個新興的經濟趨勢,已經透露著「後金融海嘯時代」的未來經濟特徵。

首先,企業人力走向高度彈性化。「彈性化」一詞,意指企業不斷降低正式員工的人數,改而增用約聘員工、派遣人力或所謂的自由工作者(freelancers)來適時填補人力所需。由於全球經濟復甦力道緩慢,不確定因素過高,企業訂單數量也難以穩定,正式員工對企業來說反而從「資產」變成了「負擔」。於是,放眼全球,處處可見大幅裁汰正式員工的案例。企業並轉而傾向在收到訂單、需要開工生產時,再增聘流動人力進來協助生產,待生產完畢後也隨而解聘。

不過,站在廣大勞工立場來說,人力彈性化的趨勢對他們來說甚為不利。不僅缺乏正式員工享有的各項福利、保障,也讓他們的人生缺乏安全感、無法對生涯進行長遠規劃。尤其當人資專家們所擔憂的「按日約聘」(即被通知上工的日子才能在當天下班時領薪)現象一旦出現,屆時恐將造成許多中下階層民眾過著「朝露人生」——賺一天、過一天、算一天的生活模式。這些族群一旦形成,也意味著整體社會的消費力與消費信心再度下滑。

其二,無就業的經濟復甦(jobless recovery)型態出現。英國《經濟學人》(Economist)曾分析,金融海嘯造成眼下的經濟衰退,與過去幾次的經濟衰退相比,最大特點在於導火線始自金融業,金融業的崩潰又透過其與世界各產業的綿密聯繫,從而牽動所有產業一起向下跌宕。因此,世界各國普遍出現大失業潮,儘管經濟緩慢回溫,但企業基於市場的不明朗與不確定,暫時不會大量晉用員工。從而,未來幾年預料將再次出現如同2000年網路經濟泡沫化後的「無就業復甦」現象。

其三,平價消費蔚為主流。當所有人荷包消瘦後,消費力道與選擇也必將趨於保守,首當其衝者將是中上價位的產品與商家,從中受惠的則當然是以低廉價格、平實品質取勝者。例如美國的沃爾瑪超市(Wal-Mart)、日本的優衣酷(Uniqlo),均在這波金融海嘯中逆勢成長,足以為證。

其四,二手商務(recommerce)的崛起。大環境的丕變,促使人們更懂得惜物、愛物,也更願意投入強調「永續」(sustainability)的生活形態。例如美國的 Gazelle網站,便是近期相當熱門的二手商務公司,不僅可讓公司本身獲利,並可促成整個社會對於資源的循環利用與價值流通。

總的來看,可以預見短期內全球仍將籠罩在「高失業、低成長」的經濟氛圍當中,而「儉樸、低價、永續」則是後金融海嘯時代的經濟特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