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副刊 品味生活

傳統與創新並存 麵食新風貌

採用台灣紅地瓜製作的燒餅,口感紮實,充滿地瓜的香氣。(記者蘇玉芬/攝影)
採用台灣紅地瓜製作的燒餅,口感紮實,充滿地瓜的香氣。(記者蘇玉芬/攝影)

在所有賣包子饅頭的商家中,想要找出老麵製作的產品似乎不難,然而,「老麵」到底是什麼?用一團製作千百遍的麵團做包子饅頭不會有酸臭腐壞的疑慮嗎?為什麼要堅持那一團千古不壞的老麵團?有特殊的理由嗎?

在台中民生街有一家便宜又好吃的燒餅饅頭店,雖然不標榜使用「老麵」製作,但承傳中國北方麵食的手藝又能創新發想,製作出符合現代消費者的口味,讓燒餅饅頭再度成為老少咸宜的「排隊美食」。

老麵饅頭 傳統真面貌

純老麵發酵的「無糖饅頭」與「全麥饅頭」,放涼後會略微縮小。(記者蘇玉芬/攝影)
純老麵發酵的「無糖饅頭」與「全麥饅頭」,放涼後會略微縮小。
純老麵發酵的「全麥饅頭」與「堅果饅頭」,個頭碩大飽滿。(記者蘇玉芬/攝影)
純老麵發酵的「全麥饅頭」與「堅果饅頭」,個頭碩大飽滿。

台中「包狀元」饅頭專賣店陳育勝老闆為老麵製作提供一個最重要的理由,就是--健康。因為老麵團在第一次製作時採用的是天然發酵,陳老闆的獨家配方是利用各種蔬菜、水果和穀物自然發酵後取得酵母液合成麵團,這就是第一代麵團,天然發酵的麵團有蔬果的酸甜香氣,而不是撲鼻的酸腐味。

養麵過程 漫長而艱辛

必須保持在攝氏26度恆溫中的老麵團,氣味酸甜芳香。(記者蘇玉芬/攝影)
必須保持在攝氏26度恆溫中的老麵團,氣味酸甜芳香。

之後就是「養麵」的辛苦過程,「養麵」是老麵麵團製作最關鍵的所在,也是最繁瑣的過程。陳育勝老闆提到店裡的老麵團必須經過3次養麵的程序,每天晚上都是養麵的重要時刻。第一次發酵,需花費7小時左右,麵團膨脹數倍;再加入水及麵粉再拌合成第2次新鮮麵團,靜置7小時之後已是隔天早上。此時麵團已能製作包子饅頭了,再和上水及麵粉就能整型包餡料了,整好型包滿餡的麵團再靜置發酵,陳老闆說:「這就是第3次發酵了!」

老麵團必須保持在攝氏26度左右,太高溫或太低溫都會改變麵團涵養的菌種!保持最理想的老麵團含有天然的乳酸菌、酵母菌、醋酸菌,是對人體腸道有益的菌種。

傳統燒餅 改良新吃法

老闆陳弘傑表示現在的消費者已不能接受過去麵食那種乾硬的口感,所以他們店裡20幾種包子饅頭都經過多次改良,符合現代人少油、少糖低熱量的訴求。店裡最傳統的「槓子頭」經過改良,溼潤度較高,但反覆咀嚼麥香充滿在口齒之間,很多年輕族群都能接受。至於最受歡迎的「烤饅頭」,不會因烘烤而乾硬難入口,反而能表現外酥內軟的奇妙口感。「地瓜燒餅」,將紅地瓜塊及汁液揉入麵團製作成傳統的燒餅,但卻是綿密柔軟的麵餅。

芝麻餅選用養生黑芝麻,芝麻香氣濃郁,口齒留香。(記者蘇玉芬/攝影)
芝麻餅選用養生黑芝麻,芝麻香氣濃郁,口齒留香。
店家已改良配方,不像傳統硬麵那麼乾硬,比較濕潤綿細。(記者蘇玉芬/攝影)
店家已改良配方,不像傳統硬麵那麼乾硬,比較濕潤綿細。

陳弘傑老闆透露店裡的麵粉都是經過挑選,品質不好的麵粉不能製作這種傳統麵食,陳老闆從早到晚努力地和麵、揉麵,為不同的產品製作不同的麵團,在烘烤蒸煮的高溫廚房裡,不斷揮灑汗水,才能有眼前豐富多樣的燒餅饅頭,才能保持人潮不斷的買氣。

兩款不同口味燒餅,地瓜餅口感綿密,槓子頭較乾硬但反覆咀嚼品嘗得到麥麵香氣。(記者蘇玉芬/攝影)
兩款不同口味燒餅,地瓜餅口感綿密,槓子頭較乾硬但反覆咀嚼品嘗得到麥麵香氣。
(左起)花生餅、地瓜餅、芝麻餅、烤饅頭,承傳中國北方烤餅的手法,但配方有所改良。(記者蘇玉芬/攝影)
(左起)花生餅、地瓜餅、芝麻餅、烤饅頭,承傳中國北方烤餅的手法,但配方有所改良。

槓子頭小辭典:槓子頭又叫硬麵火燒,火燒是北方人對烤、煎、烙等麵食的通稱,做法就只是麵粉加水揉成團,再用土炕烙熟,硬到可以砸死人,所以這3個字也可以用來罵人個性倔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