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要聞 綜合

不再看天吃飯 科技農夫經營有成

科技農夫陳坤盛返鄉學以致用,立體式栽培的杏鮑菇朵朵飽滿。(記者黃淑貞/攝影)
科技農夫陳坤盛返鄉學以致用,立體式栽培的杏鮑菇朵朵飽滿。(記者黃淑貞/攝影)

【記者林萌騫 /南投報導】傳統農業要「看天吃飯」,南投縣適合耕作的農地原本就不多,加上繼承及買賣等因素,每戶耕種面積更日趨狹小,如何引進農業科技,提高單位面積產量和產值,增加農友的收益,並鼓勵年輕農夫創業,已成為南投縣農政單位關心的議題。

南投縣政府農業處長陳瑞慶表示,由於單位設備成本高,農友投入科技農業的門檻較高,除了縣府,縣農會、13鄉鎮農會、改良場及研究單位,也都在積極推廣和輔導,目前在草屯的蘆筍、埔里的茭白筍、名間的杏鮑菇及水耕蔬菜都有經營有成的農友。

台南區農改場蘆筍研究員陳水心表示,蘆筍具有高營養和高纖、高鉀、低鈉、低熱量、不含脂肪及膽固醇等特點,尤其含豐富的芸香精和硫麩素,是目前已知人體內最有潛力的抗癌和抗氧化成分,因此蘆筍是有健康知識的現代消費者優先選購的蔬菜。

草屯蘆筍達人邱順南生產的有機蘆筍在里仁有機商店極為搶手,一上架很快就被掃光,但是靠日照成長的蘆筍,不但11月到3月難以生產,即使在僅有的7個月產季中,只要連續3天陰雨,產量就減少5成,連續7天沒太陽更大減7成,而且品質大降,補強光照成為生產的最大瓶頸。

工研院光電所團隊以智慧化LED光照調控技術,協助邱順南找到最適合促進蘆筍生長的LED紅藍光,並幫他建立儀控監測系統,現在九九峰有機農場已可全年生產品質穩定的有機蘆筍,大幅提高年產量及產值。

科技農夫陳坤盛投資千萬元闢建前景看好的水耕蔬菜溫室主要生產葉萵苣供應北部生鮮市場。(記者黃淑貞/攝影)科技農夫陳坤盛投資千萬元闢建前景看好的水耕蔬菜溫室主要生產葉萵苣供應北部生鮮市場。(記者黃淑貞/攝影)
資訊化控管的水耕蔬菜溫室井然有序。(記者黃淑貞/攝影)資訊化控管的水耕蔬菜溫室井然有序。(記者黃淑貞/攝影)
78年次的陳坤盛退伍後即回到名間鄉承接爸媽的杏鮑菇農場,與姊姊陳怡雯、弟弟陳姿潣共組工作團隊,分工負責生產、品管及行銷。目前農場有12個冷藏栽培櫃,以植物工廠模式生產,採離地、立體化及無土栽培。

杏鮑菇農場以24小時的空調栽培,不僅須維持恆慍,也要隨時注意濕度、空氣對流、送風、氧氣及二氧化碳含量,每月產量8千多公斤,中盤商都搶著批發。全系第一名畢業的陳坤盛表示,在屏東科大所學的就是菇類栽培,能夠返鄉當科技農夫學以致用真的很不錯。他還在家人的資助下,投資千萬元闢建5分地前景看好的水耕蔬菜溫室,主要生產葉萵苣供應北部的生鮮市場。經過1年半的實際經營,從生產到銷售都已駕輕就熟,收益也相當穩定,未來將走向觀光農場,和民眾分享經營成果和經驗。

埔里鎮素有「茭白筍王國」的美譽,產量占全台9成以上,經過農試所研究人員黃晉興的研究和推廣下,利用人工光照調節產期,每年收成從2次增為3次。原本國慶日後到隔年3月是茭白筍的「空窗期」,「冬筍」可遇不可求,但現在已有越來越多的農友在冬季產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