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副刊 休閒旅遊

苗栗新玩法!72快速道路 魅力新地標

閩南書院古典優雅的外觀。(記者許享富/攝影)
閩南書院古典優雅的外觀。(記者許享富/攝影)
文/陳文敏

春假何處去?就來苗栗魅力景點,體驗一日的知性與感性之旅吧!

奔馳在苗栗自然景觀最美的72快速道路上,西邊景點有閩南書院、客家圓樓,往東有苗栗工藝園區、客家大院、苗栗特色館等,往南接台13線有客家文化園區、三義木雕博物館、龍騰斷橋等,魅力超值的景點,吸睛百分百,遊客始終絡繹不絕。

該道路沿途兩旁重巒疊翠、綠意盎然,山環水繞、雲霧縹緲的田園風光,令人心曠神怡、陶然忘機。適合遊山、賞景、人文、藝術、攬勝、尋幽等,週休假日悠遊其中,品味知性與感性之旅,體驗客家文物風情,將帶給旅人滿滿的感動。

人文薈萃的【閩南書院】

閩南書院古典優雅的建築,令人發思古幽情。(記者許享富/攝影)閩南書院古典優雅的建築,令人發思古幽情。(記者許享富/攝影)

走訪閩南書院,古典肅穆優雅的建築,令人發思古幽情。該書院融入閩南傳統建築與風俗民情,有濃厚的人文氣息;以「文化藝術園區」為發展主軸,提供苗栗藝文展示,宣揚苗栗在地文化精神。

書院外有書香大道、景觀拱橋、戶外劇場等設施,打造成人文采風的生態特區。書院內主要祭祀文昌帝君及至聖先師孔子,定期舉辦祭祀、開中門及藝文活動,期勉帶動觀光發展,並啟發學子努力讀書,奮發向上的精神。

閩南書院講堂。(記者許享富/攝影)閩南書院講堂。(記者許享富/攝影)
古色古香的【客家圓樓】

苗栗縣以客家族群為主,客家圓樓彰顯客家原鄉特色,促進遊客對客家文化的認識,是教育及文化意義的指標建築,也成為旅遊苗栗觀光遊憩的新亮點。

圓樓外觀仿中國大陸客家土樓建築,館內空間規劃「客家戲曲館」、「客家音樂館」、「城市文化交流展」及「多媒體互動專區」等,呈現十足客家風味。圓樓安排戲曲、音樂、文化等相關展演空間,致力於提供、保存、表演客家傳統戲曲文化,提供給民眾了解研習。

圓樓建築特殊,周邊有數公里長的北勢溪親水廊道、環池步道、觀景弧形平台、入口迎賓廣場等休閒遊憩空間,呈現苗栗在地精緻客家藝文與歷史;夜間燈光特殊照明、水舞表演,與客家圓樓相互輝映,吸引眾多攝影愛好者前來取景。

古色古香的客家圓樓。(記者許享富/攝影)古色古香的客家圓樓。(記者許享富/攝影)

客家圓樓內景。(記者許享富/攝影)客家圓樓內景。(記者許享富/攝影)
推廣產業的【苗栗特色館】

苗栗特色館原為陸軍公館營區基地,面積約2公頃,2005年以客家意象改建為旅客服務映象園區,重新整理規劃後,以推廣發展在地特色產業為主軸,希望活化園區,提升傳統產業的價值,2013年6月更名為「苗栗特色館」。

苗栗特色館內規劃成「一博二窯三傳產」三部分。「一博」就是苗栗陶瓷博物館,每件作品都代表了苗栗陶瓷歷史文化,展現了當時生活特色,令人歎為觀止。「二窯」就是特色館內收藏的苗栗窯及木炭窯兩座古窯,保存最原有的陶瓷文化。「三傳產」就是台灣三寶「苦茶、樟腦、香茅」等,館內也當場示範提煉過程,吸引到訪的遊客駐足。

苗栗特色館大門。(記者許享富/攝影)苗栗特色館大門。(記者許享富/攝影)

苗栗陶瓷博物館。(記者許享富/攝影)苗栗陶瓷博物館。(記者許享富/攝影)
桐花滿園的【客家大院】

苗栗縣客家人占65%,是名符其實的客家大縣,苗縣府在桐花公園內興建了融合古典與現代建築美學的「客家大院」,保留完整客家文物,彰顯苗栗客家庄獨有的特色文化。

苗栗地區的油桐花樹為全國之冠,每年4月桐花落英繽紛,像雪花般緩緩飄落的4月雪,浪漫迷人。每年桐花盛開時,苗縣府在客家大院舉辦的桐花婚禮,報名人數幾乎秒殺;每對新人在漫天紛飛的四月雪及親朋好友的見證下,共許與子偕老的浪漫誓約。

桐花季節客家大院桐花滿園。(記者許享富/攝影)桐花季節客家大院桐花滿園。(記者許享富/攝影)
客家大院桐花婚禮。(記者許享富/攝影)客家大院桐花婚禮。(記者許享富/攝影)

典藏歷史的【客家文化園區】

客家文化園區座落於苗栗銅鑼科學園區,文化園區建築依照丘陵起伏地形設計,營造梯田景象,規劃有戶外空間、主展館區及附屬設施;外觀採玻璃帷幕組成,與內部樹狀結構設計緊密結合,呈現出不同以往的現代藝術風格。

客家文化園區外圍景觀。(記者許享富/攝影)客家文化園區外圍景觀。(記者許享富/攝影)

園區提供全球客家文化交流平台與研究發展中心,規劃包括客家文化主題調查與研究、客家文化產業扶植、客家文化資產典藏及客庄在地資源整合等功能,為國家級客家文化設施。

階梯廣場的主舞台區規劃不同形態的藝文表演活動,沿著主舞台後方的散步道,可以走到具有客家意象的半月池,觀賞山腳下客庄聚落景觀。園區還設有可供親子互動的DIY體驗區、學習教室與多媒體影音劇場等,提供遊客欣賞客家音樂、團體表演等藝文活動。◇

客家文化園區戶外表演廣場。(記者許享富/攝影)客家文化園區戶外表演廣場。(記者許享富/攝影)
客家文化園區半月池景觀。(記者許享富/攝影)客家文化園區半月池景觀。(記者許享富/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