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兩岸 港澳

中國政局解析

政改矛盾將香港本土意識推向主流

⊙李兆富
過去2天,香港鋪天蓋地的都是政改的消息。抽離一點地去看,831人大決定,北京無論如何都不願意收回。特區的官僚,也只會順從上意。另一方面,泛民表明了在這個大前提之下,只會在立法會投下反對票。大局已定,我也不知道餘下的爭拗,究竟還有什麼意義?

過去2年多來,我隱約發現,香港的政治文化一直在轉變中。其中之一,就是本土意識的抬頭。事實上,本土意識的冒起,比普選特首的議題,來得更早。甚至我覺得,香港的本土身分和利益才是主軸,普選特首只是手段方法上的爭議。

北京視香港為一個地方,可是香港人見到的是身分認同被扭曲的問題,這也是中港矛盾的根源。中共收回對這個地方的主權,只要在97年7月1日凌晨,改旗換幟就算是完成。但是沒有幾十年,最少兩代人的時間,又怎可能令香港人承認澈底改變一直以來的身分認同?事實上,出生成長於80年代後的年輕人,本土意識最強。換言之,未來一段日子,這一批人只會更加堅持爭取香港自治。北京既沒有可能抹煞香港的本土意識,更不會明白,越是強權高壓,本土意識只會越團結。

之前我也說過,在英國殖民地年代,也曾幾出現過反英的政治運動。殖民政府的處理方法,就是讓香港人建立自己的身分意識,但同時劃清楚管治的大原則。自70年代起,香港進入代議政制的時代,香港的政治文化也漸漸建立起來。要知道,有很長的一段時間,香港人對代議政制有十足的信心;可是主權移交後,特區政府和北京逐步將代議政制閹割,這個過程,等於將香港本來行之有效的一個支柱破壞,結果反而令施政更加困難。

所謂的行政主導,只是一個虛妄的幻想。北京和特區的建制派,或許會認為當年英國人也沒有完全在香港推行民主,現在香港的議會,代表性也比過去更廣泛,普選特首的建議,也比過往進步,香港人仍然不願意欣然接受,是因為對北京不信任。

沒錯,香港人不信任北京。可是,問題的責任不在香港人。北京可能覺得香港人要諒解,管治13億人,總會有點強權高壓;但正是這一點,令香港人更害怕這個城市變成了中國的一部分。這是基本的意識形態矛盾,也是香港人恐懼的根源。

事實上,發展至今,已經不只是香港人不信任北京,而是香港人普遍對中國民眾的不滿。不少中國人說沒有中國的支持,香港早已水深火熱,用上香港新一代線民的講法,這種話比粗話更難聽。可是,偏偏在13億人當中,有不少人是真心認為,沒有中國,香港只是一個二流城市,現象反映香港正在醞釀另一個深層次的管治危機,我甚至大膽斷言,事態發展至今,已經不單是重建代議政制和特首普選可以解決得了。

歸根究底,香港人的身分和中國人的身分,本身並無抵觸,也沒有先後主次,要是中共能夠接受這一點,問題已經解決了一半。另外,民主作為一個制衡行政機關的權力,並不一定代表一個地方會走向獨立自治。問題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集權思維,只可能透過高壓式統治和推行,換言之,從一開始,在一黨專政下的地方高度自治,只是美麗的誤會。目前的政改,意外地將本土運動由邊緣推到主流,北京或許贏了制度上的控制權,但同時也輸掉了贏取民心的一次機會。──轉自「自由亞洲電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