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財經 中國

點評中國

中國並非拯救世界經濟的「諾亞方舟」(下)

⊙何清漣
中國之所以有錢到海外投資,在於中國敢於開動印鈔機,並成為當之無愧的世界第一大印鈔國。2013年1月,中國21世紀網數據部對來自全球主要央行的2008~2012年M2數據進行統計,得出結論:2009年以來,中國央行的貨幣供應量先後超過日本、美國、歐元區,成為全球最大的「印鈔機」。2012年,全球新增貨幣供應量超26兆元人民幣,中國占近一半。

21世紀網這一統計與其他估算相吻合。近30年的中國經濟成長,其中一個重要手段就是依靠超發貨幣,2003~2013年的10年間,基礎貨幣增加88兆元人民幣,外匯資產增加了3.4兆美元,主要來自於新增貨幣投放。中國的黃金儲備在外匯儲備中的比重只占1.1%,說明中國貨幣的含金量太過微小。

中國用來投資海外的資金,主要來自於外匯儲備。可以設想,如果IMF今年愚蠢到讓中國加入一籃子貨幣計畫,使人民幣逐漸成為國際強勢貨幣,各國在歡迎中國投資的同時,大概也得承擔中國濫發鈔票的外溢後果。

現在對這些經常掛念中國那龐大的外匯儲備的中國觀察者來說,還有一個不幸的消息:中國那令人豔羨的外匯儲備正在下降,從2014年6月的4兆美元,已降至今年7月的3.65兆美元。

中國經濟滑入長期衰退只是開始

中國對外開放近40年,2008年以前,發達國家希望中國成為他們的投資寶地與最大的商品市場,結果發現中國的投資環境不盡如人意而相繼撤走;與此同時,中國的劣質商品銷遍全球,引起不少國家的消費者對「中國製造」喪失信任。2008年以後,世界各國經過金融危機的打擊,都希望中國出面「拯救世界經濟」。這些滿懷希望的人士,有意忽視了等待「拯救」的國家如歐盟、紐西蘭、南非等國的人民遠比中國大多數人過得富裕,卻指望一個尚有8億多日均消費2美元以下人口(2010年亞洲開發銀行報告曾將日均消費2美元定義為中產階級的低階人口)、水陸空重度汙染、人民基本無福利的國家來「拯救」世界經濟。這個荒唐的夢想以「中國廉價資本或將湧向全球」為代表:「我們需要第三代布雷頓森林體系(Bretton Woods Three),這一次讓中國提供資本,並再次讓美國吸收其中的大部分,從而共同促進全球經濟成長」。

所謂「金磚四國」、新興經濟體國家、G2(指由中、美兩國組成一個Group來代替舊有的8國集團,以攜手合作解決世界經濟問題)等概念層出不窮,既承載著國際社會不斷冒出的希望泡沫,又見證著國際社會接踵而來的失望。也正是在2009年以後,巴西、土耳其、南非、俄羅斯等國與中國加速發展經濟關係,希望搭上中國經濟列車,進入經濟發展的快車道。

預言人類悲劇的人註定不得人心,但我做這種「不得人心」的事情已經太多了,不在意再增加一次。指望中國這一窮國來拯救世界其他國家,尤其是富國,可能在幾年內會產生短期效益,但結果卻是中國會產生更多窮人與生態難民。對那些曾希望中國成為拯救世界經濟的諾亞方舟的人來說,有關中國的未來,最悲慘的不是中國不能成為世界「第三代布雷頓森林體系」,他們最好是cross fingers(攥拇指求老天爺保佑),讓中國不要成為步中東非洲之後的難民輸出國。——轉自美國之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