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文化 人物特寫

音樂創作大師郭芝苑 與其年輕追隨者

台灣本土音樂家郭芝苑先生,一生譜寫了很多深具台灣獨特民族風格的經典之作。(網路圖片)
台灣本土音樂家郭芝苑先生,一生譜寫了很多深具台灣獨特民族風格的經典之作。(網路圖片)

文/記者賴瑞
台灣本土音樂家郭芝苑先生,出生於日治時期(1921年),一生走過幾個文化性質非常不同的統治政權時期,在學習過程中,因為戰爭的關係而沒有機會接受到完整的教育,但他依然靠著自學,並透過美國親人寄來的現代音樂樂譜,了解現代音樂的新趨向,甚至到了40幾歲,還再度到日本留學;他一生不斷地努力創作,譜寫了很多深具台灣獨特民族風格的經典之作。他曾說過:「不是高學歷才是文化人,知恥才是文化人。」

「郭應被尊為台灣音樂之父」

畢業於文化大學音樂系的演唱家阮文池,於紐約市立大學取得演唱碩士後,回到苗栗苑裡家鄉,有緣認識了郭芝苑,兩人不但結為忘年之交,阮文池更帶著與他相差40歲的郭芝苑四處奔走,馬不停蹄地舉辦各場以「郭芝苑作品為專題」的音樂會。阮文池認為,郭芝苑的創作範圍從歌劇、交響曲、協奏曲、管絃樂、室內樂、器樂獨奏曲,到合唱及獨唱歌曲等作品,都富有高水準的質與量,這在當時台灣第一代作曲家裡,除了江文也以外,沒有第二個人了,然而江文也最後去了大陸,郭芝苑一直留在台灣,因此,台灣音樂界的學者們都認為郭芝苑應該被尊為「台灣音樂之父」。

被尊為「台灣音樂之父」的郭芝苑,豐富的音樂創作被年輕的音樂家承傳著,在全國各地舉辦多次音樂會。(郭芝苑音樂協進會提供)被尊為「台灣音樂之父」的郭芝苑,豐富的音樂創作被年輕的音樂家承傳著,在全國各地舉辦多次音樂會。(郭芝苑音樂協進會提供)

阮文池不捨郭芝苑驚懼沉默

阮文池回憶起他和郭老師相處的那段時光,有著說不盡的懷念,其中最讓他感嘆的是,當時那個時代造成的恐怖氛圍,讓郭老師一生處在驚懼的陰影中,面對陌生的外人不敢說出內心的真話,總是壓抑著自己,以致做不到音樂家受人尊崇的偉大情懷──真。阮文池認為,音樂家不但要在作品中表達自己真正的情感,也應該要求自己有什麼想法就該說什麼,但當時郭老師卻因政治迫害的殘酷,成了一個不敢說真話的沉默音樂家。

但是,阮文池明白,在郭老師深層的內心世界並不是這樣,因為郭要求自己也要求別人:「說出的每一句話都是真的,沒有任何一絲模糊的空間」,因此對於朋友之間慣常說的客套話,他都信以為真,如果有朋友說過幾天會來拜訪他,或者有時間來家裡吃個飯等這些應酬的場面話,他都會信以為真,並認真地等待著。阮文池明顯感受到郭老師對語言準確性的強烈要求,與「說到,必須做到」的日本武士精神,他一生用這個高標準,來面對這個價值混亂的世界。

演唱家阮文池(右)在郭芝苑紀念音樂會上,演唱郭芝苑創作的歌曲。(郭芝苑音樂協進會提供)演唱家阮文池(右)在郭芝苑紀念音樂會上,演唱郭芝苑創作的歌曲。(郭芝苑音樂協進會提供)

陳丘祐演奏百場郭芝苑之作

畢業於俄羅斯葛聶辛音樂學院的陳丘祐,第一次在圖書館裡看到郭老師的樂譜後就非常喜歡,被那台灣風格特色深深吸引。這4年來,他演奏將近100場郭芝苑不同的鋼琴作品之後,他更能感受到其中飽含的台灣精神與台灣獨特的淳樸民情。

陳丘祐表示,郭老師採用台灣語言創作真的非常特殊,作品中能融入歌仔戲、南管、北管,甚至台灣民謠及原住民旋律,已是一個才華洋溢的音樂家了,再加上以西洋音樂的手法表現台灣本土風情的音樂,更讓陳丘祐大感佩服。他認為,西洋音樂與台灣本土音樂的結合,才能讓台灣人更了解自己,台灣的音樂文化才能繼續承傳下去,因此有一群熱愛郭芝苑音樂的追隨者,在郭去世後組成「郭芝苑音樂協進會」,不斷演奏郭芝苑不同時期不同風格的作品,並嘗試改編創作新的音樂,讓他堅持的理念與一生豐富的創作能繼續延續並發揚光大。

音樂家陳丘祐說,第一次看到郭芝苑老師的樂譜時,就被其台灣風格特色深深吸引。(記者賴瑞/攝影)音樂家陳丘祐說,第一次看到郭芝苑老師的樂譜時,就被其台灣風格特色深深吸引。(記者賴瑞/攝影)

楊婉婷願發揚台灣本土音樂

獲得國立台北藝術大學管絃與打擊樂研究所碩士的小提琴家楊婉婷,提起她第一次接觸到郭芝苑作品是在她讀研究所的時候,當時有一場演奏會缺一名小提琴手,她被詢問是否能參與演出,在那次的演出中,她才真正認識這位台灣本土作曲大師,當她發現郭芝苑有這麼多音樂創作時,她感到相當驚訝,更內疚自己竟然這麼晚才知道。

其實,在和楊婉婷一起學習的音樂同儕中,也沒有幾個人熟悉郭芝苑的創作,大部分修習音樂的學生都從西洋古典音樂開始,學習台灣本土的創作曲一直不是主流。自從演奏郭芝苑老師的作品後,她感受到一種特殊的情感;一種自己血液中原本就有的親密感動,不斷地湧現出來,她知道這是她熟悉的、喜歡的音樂,所以她想要一直演奏下去,她相信郭芝苑音樂創作的才華,未來一定會引起國際的注目;台灣音樂家必須把屬於自己土地的音樂豐富起來,才有機會站上國際的大舞台。

小提琴家楊婉婷表示,自從演奏郭芝苑老師的作品後,她感受到一種特殊的情感,所以她想要一直演奏下去。(記者賴瑞/攝影)小提琴家楊婉婷表示,自從演奏郭芝苑老師的作品後,她感受到一種特殊的情感,所以她想要一直演奏下去。(記者賴瑞/攝影)

丘彥玲以台語演唱親和動人

台北教育大學音樂系畢業的獨唱家丘彥玲,第一次演唱郭芝苑的作品是在靜宜大學辦的一場228的音樂會上,這是她第一次唱台語藝術歌曲,之前也唱過《楓橋夜泊》、《紅薔薇》,但那都是用國語演唱,如果用台語演唱必須調整咬字與發音,是一個不同於以往的演唱方式,但是她嘗試過後發現,用台語演唱感覺比較親切,尤其是台語創作的詩詞讓她感受更貼近自己;更容易覺得激動,湧現出的情感特別不一樣。

丘彥玲表示,郭芝苑的創作早期非常現代,但到了晚年反而更傳統,如「六甲調」這麼古樸的曲風都出現過。她曾經在錄音室錄製郭芝苑的歌曲時,錄音室的工作人員都表示,從沒聽過用這種方式表現的歌曲,都覺得很獨特、很好聽,丘彥玲自己也覺得越唱越順暢,歌曲的旋律不斷地感動著自己,她相信更能感動別人。◇

台北教育大學音樂系畢業的獨唱家丘彥玲,她嘗試用台語演唱郭芝苑的作品,感覺比較親切,更貼近自己。(記者賴瑞/攝影)台北教育大學音樂系畢業的獨唱家丘彥玲,她嘗試用台語演唱郭芝苑的作品,感覺比較親切,更貼近自己。(記者賴瑞/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