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要聞 政治

隨機殺人案》避免民眾放大創傷,精神醫師給這8點建議

臺北市女童遭割喉亡 警逮凶嫌民眾激憤欲追打。(中央社)
臺北市女童遭割喉亡 警逮凶嫌民眾激憤欲追打。(中央社)
【記者李世勳/綜合報導】

台北市4歲劉姓女童(綽號「小燈泡」)遭斷頸案引起社會憤慨,女童母親至台北市內湖警分局西湖派出所配合調查,她在派出所受訪說,兇嫌在當時是沒有理智的,無法靠立法解決問題,希望從家庭及教育根本著手,「希望以後的子子孫孫都不要出現這樣的人!」

女童母:從教育讓隨機殺人犯消失

中央社報導,女童媽媽回想案發當時仍猶有餘悸,她表示,沒想到徒步前往捷運站的路途,因為「小燈泡」的滑步車在人行道被卡住,原以為犯嫌是要幫助女兒,沒想到突然拿出預藏的菜刀猛砍,等她回過神時,女兒早已倒在路邊,即便她用力抓著犯嫌,仍無法制止,一旁路人見狀後則前來壓制犯嫌。

「等我回過神來,女兒不在車上、不在原本位置,而是散落在路邊」。女童母親難過表示,為了讓家庭功能正常,特別辭掉工作照顧兒女,沒想到再也看不到女兒,女兒也看不到她的弟弟妹妹,希望政府單位能做些事情,讓父母能放心帶小孩外出。

新唐人報導,「小燈泡」的媽媽忍住悲痛,出面呼籲,希望台灣社會可以讓媽媽都放心帶孩子:「我真的很希望,政府各級單位,能夠做些事情,讓媽媽放心帶小孩,或讓媽媽放心工作,另外我認為,這樣的隨機殺人事件,凶嫌在當時是沒有理智的,這不是靠立甚麼法,怎麼作處置,能夠解決這個問題,我還是希望能從根本,從家庭從教育,我希望以後我們子子孫孫,讓這樣的人消失在社會上面」。

避免恐慌,你該做這8件事

面對悲劇,民眾能做什麼?2014年臺北捷運發生隨機殺人事件,引起社會許多恐慌,蘋果報導,當時中山醫大附醫精神科主任陳錦宏為避免民眾放大創傷,列了8點建議:

1.勿重複播放相關影像,勿放相關血腥照片。

2.勿讓家中兒童看相關影像,大人也避免重複看相關影像。

3.勿傷害行兇者家人,包括資料公布。

4.勿在無充分證據下揣測行兇者的動機,精神狀態,尤其避免汙名化精神疾患患者。

5.勿急於怪罪任何人,如學校。

6.行政當局定時記者會公開資訊,如傷者狀態,應對措施,勿讓媒體自行流竄搶新聞。

7.行政當局應及時提出急性安全防護措施,降低大眾的恐慌。

8.行政當局應有專人持續與即時對死者家屬,傷者及其家屬與行兇者家屬提供行政及心理協助,如喪葬、保險、司法、醫療及後續復原等歷程。

勿簡化事件 忽略議題複雜性

媒體第一時間的大肆報導,也引發反思,中正大學傳播學系副教授管中祥在評論文章中表示,媒體簡化「隨機殺人事件」 只會讓社會越來越對立,例如一但事情發生,媒體便會急著想找好人與壞人,區分「敵」、「我」的戰鬥位置,不論是政治議題,或是社會事件,都有類似的反應,而這樣的作法不但簡化了視野,忽略社會議題的複雜性,也把議題淹沒在情緒之中,讓人看不見事情的真相,理不清事件的脈絡,找不到解決問題的方法,但社會卻因此越來越對立。

他建議媒體及社會也許可以多作一點,花更多的時間、多開些版面,討論一下政府如何讓社會更公平點,社會福利、照顧體系更好一點,少一點「邊緣人」、少一點崩世代,即使有,也不會亂殺人,這樣也許治安會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