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國際 要聞

【國際瞭望】越南為何走上了一條「邪路」? (上)

⊙蔡慎坤
5月22日,越南第十三屆國會代表選舉和2011年至2016年任期地方各級人民議會代表選舉在越南各地同步進行,這是越南首次將國會代表選舉和地方人民議會代表選舉放在同一天進行。827名候選人最終誰能進入500名國會代表行列,將由6千萬合法選民手中的選票來決定。

幾乎是與此同時,5月23日至25日美國總統歐巴馬訪問越南,成為越戰結束後第三位訪問越南的現任美國總統。這是歐巴馬罕見的「長時間」訪問,到訪城市包括河內和胡志明市兩個城市。白宮發言人表示,「我們想讓此行成為美越關係史上非常有影響力的一次訪問」。

這是否意味著,對於越南的民主改革,美國一直樂見其成?越南作為一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國家,過去每走一步,都是看蘇聯和中國的臉色,現在卻不聲不響走上了一條「邪路」,儘管一切都在執政黨的掌控之中,但這種嘗試大大提高了國民的民主參與意識,也在尋求一條執政的合法途徑。

越南的漸進式民主改革始於1986年,晚了中國7年;而中國的改革在1989年戛然終止,越南卻繼續前行,歷經30餘年,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改革成果,也令中國一批想看熱鬧的人大跌眼鏡。

從2006年越共「十大」開始,越南政治體制改革從起跑線開始一路取得進展,經歷了超額選舉總書記、選民直接超額選舉國會代表(包括一些獨立候選人)、國會代表問責政府高官、電視直播國會討論、國會否決總理提名部級官員等階段,到國會否決政府提交的修建南北高速鐵路的計畫。這些政治改革的標誌性舉措,受到海內外的密切關注。在這些具體的制度性進展背後,越南整體社會環境發生了變化,包括體制內政治氣氛的活躍、重大決策過程的相對透明、對不同觀點的寬容,為維護越南社會穩定提供了更可靠和長久的制度性保障,也為進一步改革創造了條件。

早在2006年2月3日,越共中央就大膽公開政治報告草案,請媒體和人民自由提意見,那份報告中就包含了敏感的放棄一黨專政的內容,此舉引起越南社會各階層的巨大反響,導致全國上下掀起了一場如火如荼的改革大辯論。

2006年4月25日,越共「十大」閉幕。引人注目的是,選舉總書記實行超額選舉,且接受中央委員自我推薦,只要在選舉中獲勝,就可以擔任中央委員和中央的部長。大會首次推舉兩名候選人角逐總書記,65歲的農德孟雖然當選連任,但國家主席和總理隨後易人。

越南國內隨之出現了反對黨的聲音。在越南銷聲匿跡很久的越南民主黨於2006年6月1日公開發表宣言,宣布該黨將復建並重返政壇,本著愛國愛民的精神,繼續高舉民主、自由、人權、法治的旗幟,堅持反對一黨體制,要求還政於民。(未完待續,轉自作者部落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