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要聞 綜合

廢稻草變能源 大葉開發技術獲專利

教授李清華(右)帶領學生廖靖華(左)等人,開發廢稻草作為生質能源原料。(記者郭益昌/攝影)
教授李清華(右)帶領學生廖靖華(左)等人,開發廢稻草作為生質能源原料。(記者郭益昌/攝影)

【記者郭益昌/彰化報導】稻米收割後,常見有人燃燒稻草,汙染環境。大葉大學環境工程學系教授李清華與學生共同研發,將廢稻草轉為生質能源,並取得「分解纖維素以產醣之方法及製造生質酒精之方法」專利,可改善空氣汙染,同時讓這些稻草纖維變成能源。

農民習慣燃燒稻草當作有機肥料,但是,露天焚燒稻草不只會產生細懸浮微粒(PM2.5),還會產生戴奧辛等毒素,相當不環保。李清華帶領研究生廖靖華、方信雄、洪基恩、張映雯、楊念宸,研發將廢稻草轉為生質能源原料,解決焚燒稻草衍生的問題。

稻米是台灣的主要糧食作物,一年產量近130萬公噸,每年衍生的廢稻草大約100萬公噸。李清華說,以他們研發的回收技術,一年100萬噸廢稻草來算,粗估可以產出37萬5千公噸酒精,可加在1,250萬公噸汽油中作為燃油。

這項技術已取得專利,也曾在國際發明展獲得銀牌的肯定。廖靖華表示,他們研發的專利技術是先將稻草破碎,再經高溫高壓處理,破壞纖維素以產醣,接著酸鹼中和,加菌讓醣轉化為生質酒精。完成整個製程大約只要6~8小時,產出的酒精可添加在汽油中,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目前市售柴油就有加2~3%的酒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