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評論 名家評論

中國入WTO15年 究竟誰贏誰輸?(上)

⊙蔡慎坤
12月11日,是中國加入WTO貿組織15周年的日子。15年前,鐵腕總理力排眾議,終於撕開了世貿組織對中國緊閉的大門,短短15年之後,中國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世界第一大貿易國,世界第一大吸引外資國,世界第二大對外投資國。

2001年中國進出口貿易總額0.51兆美元,2015年這一數字為3.96兆美元,為入WTO前的近8倍。2001年,中國實際GDP對全球貢獻率為0.53%,2015年,這一數字為24.8%;對全球實際GDP增長率的拉動度也從0.03升至0.6個百分點。

入WTO15年,中國成為這個世界最大的贏家,而輸家是昔日的主要經濟體美日歐。今年5月,歐洲議會通過一項非立法性決議,拒絕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並指出中國過度生產及削價出口;近日,美國商務部長普里茲克表示「向中國賦予市場經濟地位的時機仍不成熟」。上周,日本又緊跟歐美,正式對外宣布,不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

2016年12月11日零時起,中國入WTO15年保護性過渡期正式結束。《中國加入WTO貿組織議定書》第15條明確規定,對中反傾銷「替代國」做法於這一天終止,這將大幅降低中國商品在全球被徵收的反傾銷稅,但美日歐同時不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使得各會員國有權取消對中國的「最惠國待遇」,並以「反傾銷」的名義對中國商品加徵高稅。難怪各大媒體在細數中國入WTO15年所取得的輝煌成就時,都在集中火力猛攻美日歐耍無賴,選擇性失明。

之前歐盟給中國開出了5個標準,認為中國均不達標,包括企業決策明顯受政府干預,沒有一套按國際通用準則建立的會計帳簿,生產成本、財務狀況受非市場經濟體系的顯著影響,企業受政府干預成立或關閉,貨幣匯率變化不由市場決定等等。

更重要的是,美日歐認為,當年中國為加入WTO曾做出過一系列承諾,15年之後,幾乎沒有多少真正兌現。包括取消電信與通訊壟斷,取消絕大部分關稅保護,取消80%以上的汽車關稅,對外資全面開放銀行金融行業,落實雙休日與有償加班制度,對外資開放傳媒產業與影音產業等等。(接下文)——轉自作者部落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