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評論 名家評論

中國存在巨大漏洞的監管將再釀大禍?

⊙川人
近期中國資本市場監管動作頻頻,資本巨鱷肖建華被請回中國喝茶,中共證監會主席發聲痛批股評黑哨,中共證監會出臺措施限制上市公司再融資並逐步放開股指期貨,但這一切動作絲毫沒有影響到上市公司大、小非流通股股東們的套現熱情。

據統計顯示,從2016年12月開始,截至到2017年2月15日,A股市場共有108家公司的大股東實施了278次減持,累計減持套現金額320億元(人民幣,以下同)。對此中國證券業呼喚頒布監管規則的聲音越來越多,希望能對上市公司股東過度、惡意減持的行為加以規範,希望通過堵住巨大監管漏洞最終避免又一次人禍引發的金融災難。

資料顯示,2016年A股共有1,157家上市公司大股東和高管在二級市場上有過減持行為,累計減持套現金額共計3,507.98億元,遠遠超過同期IPO的1,600億元融資額度。A股現在面臨的問題是不僅減持數量較大,而且減持的理由也是花樣百出,為結婚、為孩子交學費、還債、理財、個人捐贈等等都成為了堂而皇之的減持理由。不僅如此,很多上市公司大股東或高管通過各種辦法規避減持的情況也時有發生。

更為重要的是,減持套現後的資金去向並沒有流入實體經濟。調查發現,通過減持套現的大量資金,或用於個人消費,或通過移民等方式轉移海外,或者進入了「來錢更快」的虛擬經濟領域和房地產市場。

同濟大學教授石建勳表示:「資本市場為眾多民營企業提供了財富迅速增值的機會,但很多股東減持套現後不願再從事實業,這無疑會讓實體經濟面臨不斷『失血』的風險。」作為中國資本市場的重要守門人的中共證監會,對此現象一直視而不見不予解決,相反它們仍強調要「用2到3年時間解決IPO堰塞湖」的問題,並提出「註冊制和行政核准制並不對立」。

當新增首發上市的公司越來越多,越來越多的上市公司大股東和高管都競相減持套現的時候,中國系統性的金融風險會不會被引爆?中共證監會的不作為與亂作為是否是禍害中國普通投資者的重要推手?

市場有觀點認為,再融資、IPO和大小非減持是A股市場三台「抽血機」,被中國股民調侃為「韭菜聯合收割機」。其中再融資與IPO的解禁期滿後的不斷減持套現對A股市場構成了毀滅性的打擊,這也是中國股市牛短熊長的根源。現在中共證監會頒布的再融資新規,只能暫時緩解再融資市場對A股市場的抽血作用,但中共證監會這樣做的目的不是減輕市場抽血壓力,而是想加大IPO發行的供應量,讓更多的中共權貴企業能儘快分享中共獨裁紅利。所以2月17日,再融資限制政策頒布後,市場用快速下跌直接回應了證監會的「利好消息」。

面對市場對大小非減持的巨大意見,四大證券報進行了帶風向,它們聲稱監管層將「進一步完善」大股東及高管減持制度。但這種「進一步完善」最終又能約束住多少大股東及高管減持套現?為何監管層始終不肯從發行制度上著手解決大小非減持的問題?可見中共證監會並不是真心想保護廣大中小投資者的根本利益,它們才是A股市場上最大的「妖精」、最大的「害人精」。如果廣大中小投資者的利益都被保護了,誰去保護中共權貴的利益呢?誰去為中共權貴的利益買單呢?誰去為上市公司大股東減持當接盤俠呢?

針對監管層將進一步管控大股東及高管減持股票的問題,聰明的大股東又發明了「清倉式質押」來規避新的大小非減持監管制度。從控制系統性金融風險的角度來看,「清倉式質押」比「清倉式減持」更可怕。只要上市公司大股東利用少量資金在二級市場大幅度拉高股價,並按二級市場6折或5折的價格質押給各大金融機構,那麼它們便能輕易實現套現。通過這種方式,大股東根本無需在二級市場上減持股票就把上市公司股票全部賣給了各大金融機構。如果質押期滿後,大股東無力進行解質押,他們只需支付一定資金利息後就可以進行第二次股權質押,那麼到最後中國的金融機構將被動成為資本泡沫的最後接盤人。中國的A股同樣會複製中國房地產的模式,被動的綁架整個中國金融業,屆時全中國人都將為證監會的胡亂監管買單。

2月7日,新力金融發布公告稱,大股東新立投資將其持有的3,125萬股質押給興業國際信託,用於股票質押式回購交易業務,質押占所持公司股份的64.57%。補充公告顯示,本次質押後,新力投資累計質押了100%其所持有的新力金融股票。新力金融表示,本次質押是為了滿足公司業務發展需要,並指出新力投資資信情況良好,具備資金償還能力,本次質押風險可控,不存在可能引發平倉風險或被強制平倉的情況。資料顯示,龐大集團大股東質押比例累計也接近100%,2月8日大股東龐慶華將所持8,600萬股無限售條件股份質押給中信證券,目前龐慶華累計質押了其所持有的龐大集團99.95%的股權。而當前正在停牌核查的信威集團,媒體報導其隱匿海外巨虧,股東套現離場等問題,其大股東王靖早已清倉式質押了其股權。有此情形的還有宏達新材、茂業商業、聯絡互動等上市公司。如果上市公司的大股東都效仿「清倉式質押」來實現快速套現,這將是巨大的金融災難。

根據中登公司資料顯示,目前A股總市值約52.7兆元,而2016年中國GDP約74.41兆元,中國證券化率約為70.82%,與美國證券化率140%相比仍有差距,這是中共證監會拼命發行新股的「科學依據」。但美國能有如此高的證券化率靠的是公平的交易制度和完備的監管機制,現在中國的證券市場交易制度漏洞巨大且有失公平,監管者常常處於亂作為或不作為的狀態,在這樣一個背景下進行中國證券化率大躍進無疑是人禍的前奏。

在沒有系統性的解決交易制度不公平和監管混亂的問題的前提下,尤其是上市公司大股東「清倉式減持」與「清倉式質押」兩大敏感問題沒得到根本性解決之前,中共證監會一意孤行的加大新股發行量以換取短期的巨額利益,這種存在巨大漏洞的監管行為將損害廣大中小投資者的根本利益,尤其會直接威脅到中國的金融穩定並引爆中國金融業的系統性風險。

當每個上市公司大股東都在以各種理由進行清倉式質押或清倉式減持套取現金時,監管者將再一次為自己的貪婪與短視買單。廣大中小投資者要提高自我風險防範意識,不要把保護自己財富的希望寄託在中共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