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評論 觀點

取締「過道學區房」的背後

⊙顏丹
最近,北京市教委突然高調宣稱,「『過道學區房』不能作為入學資格條件」。而之所以發出這樣的「一聲吼」,則是因為近期出現了「過道學區房可作為入學資格」的報導。逢此良機,中國有不少媒體便開始了「順杆兒爬」。其中有文章說道,「北京市教委明確『過道學區房』不具備入學資格,是一種主動作為、完善政策的表現,對於遏制學區房亂象有立竿見影之效」。

「順杆兒爬」的除了媒體之外,還有其他的眾政府職能部門。3月20日,北京市住建委發布新政,「嚴控擅自將住宅平房一間分割為多間的行為」,並「要求屬地房管部門或其委託機構對住宅平房進行現場核驗,將具有院落、居民通行、應急救援功能的部位,……標註為『通道』」。3月23日,北京市規劃和國土資源管理委員會的負責人也開始公開表示,「現已通知各區不動產登記中心停止辦理異常形態平房的不動產登記手續」,「過道不能單獨登記」。隨後,北京市公安局的相關負責人也表示,「公安機關嚴格依法依規辦理戶口登記」,「商住兩用、過道房等都不能上戶口」。

儘管各類跟「房」或有關、或無關的政府部門都對「過道學區房」做出了頗為正面的回應,然而我們不禁要問,對於早就伴隨著「就近入學」而在中國存在了多年的「天價過道」,時至今日才頒布「新政」是否會顯得後知後覺?更重要的是,即便「就近入學」已順著去年「兩會」期間颳起的那股「政策風」被改為了「多校劃片」,但此後,包括「過道」在內的各類學區房的價格和面積,卻仍在不斷的挑戰中國人的接受極限。

或許,有人見過某院落中以一平方公尺45萬元(人民幣,以下同)成交的、總共7平方公尺大小的廚房,聽說連房產中介都認為是居住性最差、但均價仍高於小區內的樓房的半地下室。然而,令人難以想像的是,一條「面積2平方公尺,總價26萬元」的過道居然在2014年早已賣出,如今以這個價根本就買不到的搶手貨。不難看出,「過道」之所以能成為搶手貨,這背後所折射的正是旺盛、卻又很畸形的需求。而這種需求恐怕是所謂的「新政」所無法阻擋的。

在各大部委的「幫襯」下,教育部繼「多校劃片」的「新政」失效後,又於此時推出了「『過道學區房』不能作為入學資格條件」的新規。然而,這一新規似乎仍是在重複那個「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慣用技倆。之所以稱之為「伎倆」,正是因為這些辦法一直都是「治標不治本」;更重要的是,暴露出政府在治理「天價學區房」的問題上所缺乏的,並不是能力,而是一份真心實意。

從此次頒布的新政不難看出,即便限制了「過道學區房」,還會有「廚房學區房」、「地下室學區房」等各種「異常形態的平房」。即便禁止了所有這類學區房的登記、落戶,那股只因上學而買房的旺盛需求也不會呈現出「走低」的態勢,甚至還極有可能使那些高層、大面積、整套「學區房」的售價再上一個台階。

如果說,買過道的業主並不是為了居住,那些購房的父母們,其目地十分清楚,搶購「學區房」就是為了讓孩子有機會就讀於那些在通往名牌大學的求學路上充當著「綠燈」的名牌中、小學。

打破腦袋也要讓孩子「上重點」,這已是縱觀世界、絕不僅有的奇觀;如今為了「上重點」,父母們還要打破腦袋、挖空心思的四處買房,則更是惟有中國這一家。我們不禁要問,中國的「基礎教育」為什麼非得跟「戶籍」掛鈎,而「戶籍」又要跟「房屋所有權」捆綁?甚至一個北京都會因為優勢教育資源的集中,而使得不同地段、不同區域的人被分為三六九等?為什麼「GDP世界排名第二」的泱泱大國,連對孩子的平等都做不到,非得分出「重點」、「非重點」這種歧視性的差別?

顯然,這背後所指向的就是利益的驅動。在中共「特權當道」的社會中,教育早已淪為了政治權貴的謀利工具。「過道學區房」的出現,某種程度上也正說明了,當中國的房價,尤其是一線城市、中心城區、重點學區的房價,已經不同比例的超越了老百姓所能承受的極限時,面積更小、購房款也更少的過道,自然是億萬父母們出於「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的最佳選擇。

然而,如今「過道學區房」的禁令一出,家長們也就變得沒得選了,不得不拿出更多的錢來購買正規的、價格也高出許多的整套公寓。在「去庫存」與「開徵房產稅」的舉措下,只賺不賠的受益者永遠都只可能是政治權貴。可見,即使買不了「過道」,對老百姓也沒有什麼實質的好處。除了繼續掩蓋「學區房」本身所存在的諸多弊端以及由不公的制度所導致的原因之外,政治權貴們還將繼續從房地產市場中謀取只多不少的利益,可謂是一舉兩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