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財經 中國

學者:陸經濟應由市場做決定

【記者李默迪/綜合報導】近日有經濟學家表示,中國經濟要讓市場起決定性作用,這是中國經濟的本質問題,中國越來越可能面臨系統性風險。

經濟學家吳敬璉4月16日在演講中表示,在研究中國經濟的時候,長期以來是在注重現象,而非本質,但是本質的東西才是需要研究的基本問題,才不會在遇到問題時一次次的又重新回到原點。他說,無論怎樣,中國的經濟都應該讓市場起決定性作用。

公開資料顯示,中共在1990年代確認對其經濟模式為所謂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這一說法引發學者質疑。

中國經濟發展模式長期受控於中共

香港中文大學〈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邁向知識經濟的瓶頸〉一文中提到,中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不是健全的市場機制,因為各種因素都由政府決定,而且,中國所面對的是整個國家體制的問題。

吳敬璉提到,西方國家的經濟增加主要是靠效率提高;但是,中國經濟從過去的情況來看,主要依靠政府大規模投資來支撐。但其中的問題是,大規模投資的回報遞減,是不可持續的,如今對經濟增長已經沒有支撐作用,相反卻出現負面效應——槓桿率持續攀升,已經超過了臨界點,從去年開始,中國越來越可能面臨系統性風險。

中國學者王小魯也曾表示,中國長期過度投資導致如今經濟結構失衡,表現為產能過剩、房地產供給過度、槓桿系率過高、效率過低。

國際貨幣基金會(IMF)駐中國首席代表李一衡2013年曾發表報告表示,中國已經過度投資,而且這種發展模式是無法持續的。同時,中國的金融系統受到控制,實際上是居民和中小企業對大企業進行補貼和財富轉移。

上述香港中文大學的文章中也並提到,中國經濟與西方國家的區別是,市場經濟不是調節市場的目標,而成了落實中共定義的所謂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手段過程。

比如,中國股票市場1990年代創建後,至今對於一般的中小企業仍然存在不公平門檻,一些符合資格的公司不能上市,而一些不符合條件的公司卻得以上市,而且股票價格不是上市公司真實價值的反映。

中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由「無形的手」控制著,一切商業活動都由政府控制,同時缺乏知識產權保護、暢通無阻的資訊組網、國際性的生產供需鏈。商品價格體系被政府干預,消費者和部分生產者只能獲得扭曲或不足的生產資料。

長期以來,這種經濟模式的結果是國有企業虧損累累;指令性計畫產品和低效率的國有企業長期存在;無法達到平等競爭;政策保護下的壟斷行為扭曲了市場價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