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地方 基宜花東

劉岠渭導聆 艾爾加《謎語變奏曲》

【記者謝月琴/宜蘭報導】4月29日(周六)下午三點至六點劉岠渭老師將於羅東博愛醫院視聽中心為大家全本導聆艾爾加的管弦作品《謎語變奏曲》。對於這位英國作曲家大家的印象最深的應該是《大提琴協奏曲》和《威風凜凜進行曲》。張永青醫師把自己幾年前寫的一篇短文附在下面,期待在劉老師帶領下藉由《謎語變奏曲》進一歩認識英倫名家艾爾加【聆聽艾爾加大提琴協奏曲,緬懷絕世才女杜普蕾】。

自十六世紀以降英倫地區詩人雲集,文學巨匠輩出,其中莎士比亞的三十多部劇作洞悉人性百態,堪稱最偉大的文化遺產。只是當英國文學家在世界文壇引領風騷之際,於音樂上卻讓來自歐陸的韓德爾、孟德爾頌兩人席捲英國樂壇近百年,本土音樂家反之毫無建樹,直到艾爾加(Edward Elgar, 1857~1934)的出現,才讓向來自傲的英國人在音樂天際上看到一線希望。

艾爾加借用莎士比亞四大悲劇之一《奧泰羅》(Othello)第三幕第三場景中的豪情呼喚 " Pride, pomp and circumstance of glorious war! " 為標題,總共譜寫了五首《威風凜凜》(Pomp and Circumstance)進行曲,其中以第一號最著名。作曲之時的1901年正值日不落大英帝國霸力之巔峰,愛德華七世一聽上癮,艾爾加遵從提議將其中的主旋律配上歌詞,結果廣受歡迎成為激勵民心士氣的一首半正式英國國歌!

艾爾加不僅以五首《威風凜凜》進行曲傳誦於世及受冊封為爵士,身為英國最偉大的作曲家之一,他的管弦樂創作更公認是歷久彌新的經典;尤以《謎語變奏曲》巧思獨具,展現大師的風範;完成於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的《e小調大提琴協奏曲》,更充分反應他悲天憫人的情懷,此曲也是艾爾加被廣為歌頌的經典鉅作。

電影《無情荒地有琴天》(Hilary and Jackie)中,用了艾爾加的大提琴協奏曲貫穿全劇,用來描述大提琴家杜普蕾Du Pre轟轟烈烈卻短暫的一生。這首在一次大戰後完成的曲子,是艾爾加最晚年的代表作品,至此之後,他就再也沒有出現重要作品。全曲反應作曲家心靈上的疲憊,帶有孤寂、蕭瑟的悲劇性格,曲中的旋律黯然消魂令人難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