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教育 教育園地

【K概念系列】 公共知識份子(Public intellectual)與知識分子(Intellectual)

文/Knight (張天泰)
去年台灣某高中生高舉納粹旗參加校慶,引起以色列、德國在台協會譴責,在此事件中教師因知情而不制止,對學生公開模仿納粹的行為錯誤,並未及時導正,引起了台灣社會大眾的輿論指責,因為社會大眾認為老師算是知識分子,引發筆者介紹知識分子與公共知識分子的動機。

  知識分子與公共知識份子

  西元1987年UCLA教授雅各比(Russell Jacoby)出版《最後的知識份子》一書後,在西方世界引起軒然大波。雅各比於1989 年出版《烏托邦之死》,繼續不看好知識份子在當代社會中的貢獻,並呼籲振興「公共知識份子」(public intellectual)的傳統。這呼聲在 2001 年得到法學家波斯納(Richard A. Posner)的具體回響,出版《公共知識份子》以為回應。一時之間,有關知識份子論述成為西方世界的熱鬧顯學。

   要了解公共知識份子的定義,必須要知道何謂知識分子,因公共知識份子是由知識份子轉化而來的,而在知識分子的定義上,義大利新馬克斯主義學者葛蘭西(Antonio Gramsci)就曾提出兩種類型知識份子的定義,第一種為傳統型知識分子,他們致力維持社會現狀,在實例上如教師,宗教人士、行政官吏等。第二種則為有機型知識分子,他們會主動參與改變社會,實例上如專業技術人員、政治經濟專家、文化組織者、公關廣告設計者、意見領袖。

  薩伊德(Edward. W. Said)則進一步提出公共知識份子(public intelltual)的概念。薩伊德認為公共知識份子的特質除了以寬容、開放的說理與溝通來討論議題,避免訴諸人格身分、學術專業、傳統信念的權威之外,同時能夠在公共說理時,面對所有的權威提出質疑與反思。公共知識份子在面對現實的規範與價值中,能夠以開放與平等的方式進行說理,去除個人的主觀信仰與認知。這樣的知識份子能夠接受差異,敢於向社會上壓制的勢力進行挑戰與辯論,被視為社會良知的重要代表。值得注意的是公共知識份子的角色,與過去所謂的「御用學者」有所區別;所謂的「御用學者」常常為執政當局的言論政策提出背書,而公共知識份子則往往扮演與當局權威相抗衡的反對角色。一個公共知識分子對社會發言,千萬不能只是歌功頌德,阿諛奉承或者人云亦云,因為現代國家機器不缺乏對於自己給予肯定的機制,而公共知識分子應小心自覺勿成為國家機器的一部分。

  許多人將薩伊德歸諸於全球公共知識份子(public intellectual)的典範。薩伊德在「東方主義」一書中,描述西方人眼中對阿拉伯世界的扭曲。雖然該書並不包括華人世界的東方主義,但其留下的公共知識份子典型,卻分外值得當前台灣學術界作為參考。原因為他強調知識份子的批判精神,薩伊德一生中扮演巴勒斯坦人、美國人與大學教授三重身分,他曾說:自己最重要的生命挑戰即是從事批評與維持批評的立場,與從文化角度追求社會正義。

  公共知識份子與大學教授

  薩伊德認為知識份子,尤其大學教授,是社會中具有特定公共角色的個人,不能只是面孔模糊的專業人士。他認為公共知識份子應具有批判角色與為弱勢伸張正義的立場,但如同薩伊德在「知識分子再現」(The representation of the intellectual)一文中提到,大多學界教授循規蹈矩、墨守成規、保守且有些排外。其中有不少人為了切身利益的維護,而對學術行規甚至執政當局唯唯諾諾,未能善盡為促進社會的改變而扮演的批判角色。另外,有部分知識份子囿於專業化與職業化,把自己定位為朝九晚五、不敢逾越公認的形象限制,在這樣的情況下,知識份子往往對事沉默而沒有太多的聲音。因為大多數的改革一旦成為專業化就窄化了公共空間,排除一般人的討論機會,使得許多攸關民眾權益的事務由專家,但當改革被專家所壟斷,甚至在涉及大眾切身利益時往往被犧牲。有鑑於此,薩伊德特別指出,大學教授應該以批判的超然意識去從事世俗的批評,勇於冒險去公開參與辯論,因為知識份子的價值就是被大眾期望,能夠宣揚代表特定社會良心的看法、觀念與意識形態,並且希望公共的知識份子能在社會上產生一些正向的作用。

  薩伊德曾形容,在他流亡的過程中,在廣泛無限流通的演講、撰書,冒著不確定的風險與結果,而不受限於由專家和職業人士所控制的內行人的學術空間(academic inner circle)。這樣的行動不受拘束反而更能支持其個人所選擇的觀念與理想,因為它們更符合自己所相信的價值與原則。在公共知識份子的實現中,薩伊德選擇的是更廣泛的事務,因為能夠超越學術行業的規範,反而受到各行各業的獻身激勵,跨越自己原本狹隘的學術生涯。而在這過程中,更能有意無意為對公共事務的觀點,爭取更新、更多的聽眾,而這些觀點也是以往在大學的課堂中不曾呈現的內容。植基於此,關心社會的公共知識分子,更應當善於用通俗的,深入淺出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思考,應當使自己的思考與當下的社會現實有關,而不是追隨時髦的學術界風尚,更不是喜歡用晦澀的語言顯示自己的知識淵博。在此同時,堅持自己的風格,專注於自己的思考,而不是依附於主流論述,也是公共知識分子能夠忠實自我、保持清醒的必要條件。

  公共知識份子與國家社會的正向發展

  公共知識份子角色對於社會的正向發展具備關鍵性的角色,他們的基本社會功能是發現社會中的問題,提出具有建設性的批判。有效地對國家機器進行監督。在一個社會中,公共知識分子就是要扮演一個烏鴉的角色,要有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的自我持志,對於國家社會問題,如啄木鳥治療樹木般,為社會診斷問題,開出解方。堅持真理,執著於理想主義,通常公共知識份子的意見並非社會的主流。但公共知識分子應勇敢站出來,和多數保守的群體對抗拉扯,去推動一些看起來在現實中難以達成,但符合公平正義的原理的價值與理念,才能讓國家社會越來越進步,持續向上提升。

張天泰(Knight)
曾任國小,國高中老師,報社記者,大學講師。 現為媒體行銷人員, 喜歡小孩,相信夢想, 夢想是借助跨國企業的力量,去 更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