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文化 藝文活動

建築大師王大閎 承先啟後延續文化

文/記者徐翠玲
「王大閎在台灣中國建築中,有個幾乎無可替代的地位。」王大閎建築研究與保存學會祕書長徐明松說,戰後很多外國人來台灣蓋房子,如知名的台東公東高工教堂、台南後壁菁寮聖十字架天主堂,外國建築師在台灣蓋出西方建築,都是移植建築,但王大閎是華人,用華人的方式蓋出自己的建築。王大閎用自己的文化觀點去看世界,在台灣現代建築史、華人建築史中,地位幾乎不可替代。

王大閎1917年生於北京,於上海、蘇州長大。父親王寵惠是中華民國第一任外交總長,是當年國父身邊很重要的文膽。王大閎成長於書香世家,從小受到中國文化薰陶,念中學時因為父親到海外工作,他也隨著到國外接受西方教育。先在瑞士就讀,後來進入英國劍橋、美國哈佛主修建築,成為台灣第一位完整接受西方現代性建築教育的建築師。在哈佛大學研究所就學時,受教於德國現代建築大師沃爾特.格羅佩斯與密斯.凡.德羅,與知名建築師貝聿銘、強生(Philip Johnson)是同班同學。

徐明松表示,王大閎的年代那麼早,當時中共在搞大躍進、文化大革命,他則在台灣不斷推出很好的作品,今天中國大陸很多建築師看到王大閎的作品,都感到非常驚豔。中國很多建築師被迫害沒辦法施展才華,但國共內戰流亡到台灣的建築師王大閎,卻找到可以滋養養分的地方,讓現代建築在台灣有機會能夠開花。

王大閎的重要性在於承先啟後,他承繼華人過去很棒的傳統,而那傳統曾經被西方人鄙視過,王大閎在建築上的表現,就像日本明治維新一般,用新的方式讓中華文化綿延不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