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要聞 綜合

魚草共生 打造生態平衡

【記者施芝吟/台北報導】福山植物園長年以來都是水生植物的重要生態場域,但水生植物族群日益擴大,使得原生動植物受到干擾,甚至影響到瀕危的水生植物的生存,農委會林業試驗所2年前施放草魚取食水草,並長期監測水質,重新打造水生動植物平衡的生態空間。

農委會林試所長張彬說,水生植物池最初為林間濕地,後經整地並規劃為水生植物展示區,並以「區外保育」的概念引進台灣瀕危的植物進行栽種,但因其水源取自二公里外的哈盆溪上游地區,水溫較低,且缺乏營養鹽,原本以為作為水生植物蒐集與保種的場域不會有強勢水草的出現。

園方在4年前發現水蘊草、水王孫、苦草等水生植物族群日益擴大,其強勢生長已干擾到瀕危的台灣萍蓬草,以及在原生地已經滅絕的桃園石龍尾的生存,也影響到馬口魚及苦花等溪流魚類的活動空間。

林試所在徵詢專家意見後,一方面調整水生植物池的定位與經營策略,另一方面研議藉由施放草魚取食以控制強勢水草的蔓延,達到平衡物種發展的目標。

張彬說,105年11月陸續放養450尾約成人手掌大小的草魚,隨著魚群覓食水草,水草逐漸減少,終致2年內水草數量降至原先的1成左右。另為避免過多草魚覓食保育類的原生植物,園方也以人工捕捉的方式降低魚群數量,目前控制留存約100尾,其長度則增加為原先的3倍。

由此可見,放養草魚不但能有效控制強勢水草的生長,節省管理者清除水草的經費與時間,還能避免人工頻繁除草對於野生動植物的干擾。

農委會林業試驗施放草魚取食水草,同時進行長期的水質監測與魚群數量控制,目前已達到水中動植物生長平衡,且無水質優養化問題,更提供民眾優美的景緻與觀賞樂趣,正所謂魚幫水,水幫魚,森林經營共創三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