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要聞 焦點

中共對台26條措施 學者:實質內容更像一國一制

中華亞太菁英交流協8日舉行「26條措施:惠台還是利中?」座談會,與會者包括台灣師範大學政治系教授范世平、台北海洋科技大學助理教授吳建忠、中共研究雜誌社研究員吳瑟致、林廷輝、兩岸政策協會研究員張宇韶。(記者吳旻洲/攝影)
中華亞太菁英交流協8日舉行「26條措施:惠台還是利中?」座談會,與會者包括台灣師範大學政治系教授范世平、台北海洋科技大學助理教授吳建忠、中共研究雜誌社研究員吳瑟致、林廷輝、兩岸政策協會研究員張宇韶。(記者吳旻洲/攝影)

【記者吳旻洲/台北報導】中共繼去年提出對台「31條措施」後,近日又再推出對台「26條措施」。中華亞太菁英交流協8日舉行座談會,邀請多位學者專家討論26條措施究竟是惠台還是利中?台灣國際法學會副祕書長林廷輝表示,整個26條根本是朝向片面、單方進行對台措施,中共所謂「台灣方案」可能是減掉「兩制」,變成「一國一制」。

中華亞太菁英交流協8日舉行「26條措施:惠台還是利中?」座談會,與會者包括台灣師範大學政治系教授范世平、台北海洋科技大學助理教授吳建忠、中共研究雜誌社研究員吳瑟致、林廷輝、兩岸政策協會研究員張宇韶。

林廷輝表示,中共今年初提出「一國兩制台灣方案」,在四中全會後就提出對台26條措施,但都是朝向片面、單方進行,因此所謂的「台灣方案」可能就是減掉「兩制」,變成「一國一制」。

此外,26條中提出「台灣同胞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駐外使領館尋求領事保護與協助,申請旅行證件」。林廷輝質疑,此條款是提供領事保護而非外交保護,除了架空台灣單位外,也需思考西方國家開始提防中共後,向中共尋求協助真的比較好嗎?

防鎖入中國 成美國制裁對象

范世平表示, 「26條」中的第1條、第2條提到,台商可參與中國的高新科技與5G,但當前美中貿易戰正如火如荼之際,美國對華為的5G技術視為高威脅時,台商如果投資中國高科技產業與5G,是否被美國視為眼中釘?且台商參與太多中國的高科技,稍有不慎可能有被中共指控洩露科技機密的風險。

他說,這「26條」中的第3、4、5條強調,台商可投資中國的資源回收與環保、機場、主題樂園等「內需產業」。當前美中貿易戰,以出口為導向的台商,面臨美國的高關稅制裁,因此選擇回台轉進東南亞,而中共為將台商鎖在中國,所以把台商的投資產業由「出口」轉向「內需」。

他認為,台灣在資源回收與環保的確有優勢,但這些「內需」產業,中國的企業也要搶,因為出口也不順暢,但中國的企業更熟悉內需產業,更能接地氣,台商有機會嗎?看得到就吃得到嗎?

台生赴陸學習 恐被歐美視為間諜

另外,對於26條中針對學生赴陸的內容,吳建忠提醒,當前美中角力激烈,擁有中國留學生身份在歐美不見得有利,反而可能被視為間諜。且中共擴大招收中西部院、非部署院校的台生比例,台灣不一定承認這些學校的學歷,在當地學習後也不一定能與台灣的系統做連結,若並非想長期在中國發展,必須評估這些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