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財經 國內

對中投資連4年負成長 台商產線逐步撤離中國

【記者陳凱特/綜合報導】中共肺炎疫情暴露全球供應鏈過度依賴中國的脆弱性,「去中國化」風暴正迅速醞釀中。專家指出,台商近幾年因經營成本上升、美中貿易摩擦等因素,轉移產線、撤出中國的趨勢早已成形,台商赴中投資已連續4年負成長。

中央社報導,「以前說全球化,其實就是中國化」,台經院院長張建一表示,台灣與中國語言相同、地理位置相近,且當時中共政府大力發展經濟,祭出租稅優惠,使得台商大舉西進,甚至到了過度傾斜的程度。

但隨著中國經濟快速發展,環保法規趨嚴、薪資水準提升,台商經營成本不再低廉,2018年又爆發美中貿易戰,迫使台商不得不正視分散風險的必要性,從2大數據便可看出,台商「去中國化」早已上演。

根據經濟部投審會統計,我國2019年對中國大陸投資年減51%,金額為新台幣41億7,309萬元。投審會指出,台商對中國大陸投資金額已連續4年呈現負成長,顯示當地勞工、環保等經營成本持續上升,生產成本優勢減弱,加上美中貿易戰衝擊,大幅降低台商赴陸投資意願。

另外,從財政部出口統計發現,2019年台灣對中國與香港出口金額年減4.1%,但對美國出口大增17.2%,規模創下歷年新高;關鍵在於廠商為了避免貿易戰導致的關稅成本上升,加速調整布局,部分產能回流台灣及東南亞,或是擴大投資美國。

張建一直言,去年台灣對中國投資大減,且對中出口比重下降,這兩項數據便可印證台灣去中國化的趨勢已然成形;今年初中共肺炎(武漢肺炎)疫情爆發,這股風潮更將蔓延至全球,「美中貿易戰就開始去中國化,疫情再推一把。」

「未來供應鏈會出現重大改變」,中經院WTO中心副執行長李淳分析,過去20多年來,在全球化的思維下,大家愈來愈追求生產效率、規模經濟,工廠愈蓋愈大、供應鏈愈來愈集中,高科技產業壓低庫存,這些都讓供應鏈趨於脆弱。

李淳表示,過去很長一段時間沒有發生大事,使得廠商安於現狀,但近幾年中國先是美中貿易戰的要角,又是疫情主要爆發地,便突顯大部分跨國企業、包含台商,過去只追求生產效率,沒有控管供應鏈脆弱度的風險。

張建一說,去中國化不代表「歸零」,而是將過去過度傾斜的現象矯正回來,從過去只專注比較利益、成本愈低愈好,轉為在風險可控管的前提下,選擇具有成本優勢的基地,重新檢視全球布局,因為「市場不是只有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