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財經 國際

Disney+帶漫威電影登台 本土練兵5年掀OTT大戰

【記者蔡艾莎/綜合報導】5年前Netflix來臺搶占OTT先機,如今迪士尼旗下Disney+也將於12日開臺,如何推動臺灣在地業務、瓜分消費者的娛樂預算,成為市場關注焦點。

中央社報導,2016年Netflix宣布擴張全球市場,在亞洲率先登陸香港、新加坡、韓國和臺灣,帶來流暢的觀影體驗、個人化推薦機制,成為競爭對手爭相仿效的典範。時至今日,Netflix已擴張到190個國家與地區,穩坐串流影音全球龍頭。

2020年12月Disney+悄悄開設繁體中文官網,預告來臺的重磅消息。今年9月Disney+宣布將於11月12日正式在臺灣上線,為OTT產業投下另一顆震撼彈,將帶來旗下6大品牌超過1,200部電影和1萬6千集以上的影集,讓旗下IP(智慧財產權)得以發揮,包含漫威電影以及皮克斯動畫等。

「Disney+經營策略跟Netflix完全不同。Netflix全球化速度最快,透過190國的在地化來達成全球化,沒有強迫你接受美帝主義。」臺灣新媒體暨影視音發展協會(NMEA)理事長蔡嘉駿表示,Netflix從原創美劇《紙牌屋》起家,近年較受歡迎的是英國和韓國影集,有先行者優勢,幾乎全世界最優秀的導演和製作人都被Netflix壟斷。

在蔡嘉駿眼中,Netflix從成立開始就具有「破壞型基因」,不但跟百視達對抗,也跟電視臺、電影院對抗,影集上架方式也顛覆以往,一次上架全部各集。為了找最好的導演、拍最好的劇,Netflix付出很大代價,現金流到今年初才轉正。

從營收結構來看,迪士尼一半以上收入來自遊樂園和實體商品,跨足OTT的思考方式跟Netflix不同,初期可以不靠OTT賺錢,而且價格可以拉低。

迪士尼還是靠品牌魅力,要擔心魅力能不能延續;「Disney+就像TGI Friday,好吃但能吃多久?Netflix像是綜合型餐廳,提供不同菜色來滿足不同消費者。」蔡嘉駿直言,眼看電視臺與電影院逐漸式微,迪士尼需要從其他平臺培養品牌忠誠度,才轉向OTT。即使不自己做,也只能授權給Netflix這樣的串流平臺,而且用戶數據還無法自己掌握。

蔡嘉駿認為,Disney+接下來的挑戰,是何時能推出非迪士尼內容,同時能滿足百年品牌價值,因為消費者對網路的期待是開放、不受限,可以無限探討議題。Netflix最大挑戰則是多年來持續燒錢,當訂戶成長開始放緩、每用戶平均收入(ARPU)停滯不前,需要思考如何多元變現,不只依靠會費收入。

面對國外OTT業者來勢洶洶,本土業者似乎缺乏有效的防守策略。蔡嘉駿說,臺灣電信公司掌握頻寬、會員、資訊流、金流,擁有「主場優勢」,但如果電信公司只強化與國外OTT平臺合作,充其量也不過是「錦上添花」。即使投資內容會賠錢,還是需要儘早布局,提前累積更多的專業知識和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