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財經 國內

創新高!逾8成德商達2021年商業目標

德國經濟辦事處(AHK)週二(2月22日)發表「2021/2022年德商在臺商業信心調查報告」。(記者賴意晴/攝影)
德國經濟辦事處(AHK)週二(2月22日)發表「2021/2022年德商在臺商業信心調查報告」。(記者賴意晴/攝影)

【記者賴意晴/臺北報導】德國經濟辦事處(AHK)週二(2月22日)發表「2021/2022年德商在臺商業信心調查報告」,高達81.6%的德國企業表示,已達到2021年訂定的商業目標,創下了歷史新高;不過,在過去幾年內較少新的德商進入臺灣市場,德經處將密切關注這一趨勢。

德經處在去年12月6日至今年1月18日期間,針對251家在臺德商展開調查,共獲得31%的回覆率。結果顯示,81.6%的德企表示已達到2021年訂定的商業目標,顯見公司營運持續成長。

德經處首席代表暨處長林百科(Axel Limberg)致詞時表示,臺灣與德國之間2021年的貿易額,在雙方貿易關係史上首次突破200億美元大關,達到207億美元(約新臺幣5,737億元),較2020年增加27.5%。

林百科還指出,超過61%的德企預期,臺灣經濟形勢將進一步改善,僅7%德企持悲觀態度;另外,還有43%的德企計畫在未來兩年進一步在臺灣投資,「這些數字凸顯了對臺灣市場的信任」。

報告指出,在臺長期經營的德國公司仍為高比例,有84.2%的德企表示已
營運超過5年,不過,在過去的幾年內,鮮少有新的德企進入臺灣市場,近5年內新成立的公司僅約16%。

林百科表示,此現象顯示出拓展市場的吸引力下降,間接抑止德商進入臺灣市場的決定。「我們建議應密切關這一趨勢,並進行更進一步的調查。」

經濟部長王美花致詞時表示,臺灣2021年經濟成長率高達6.28%,跨國企業也對臺灣的信心也隨之增強,也包括來自德國的半導體業及能源產業。

王美花強調,臺灣正進入關鍵的低碳轉型階段,盼望更多德企及歐洲企業能與臺灣攜手發展;王美花強調,政府深知穩定的能源供給對產業至關重要,因此各部會也努力確保穩定、可持續的供電。

德國駐臺代表許佑格(Jörg Polster)致詞時表示,過去兩年中疫情改變了人們的生活,如今德國及臺灣重新開放,是時候思考雙方如何進一步互動,其中,供應鏈及能源問題需要共同克服。

許佑格也說,從前也沒料到臺德雙邊貿易會突破200億美元,臺德雙方政府都盼望在將在在穩健的貿易基礎上,克服更多問題並有更好的發展。

德商:臺灣是亞洲供應鏈核心

臺灣奧迪福斯(Audi Volkswagen)總裁安薩瑞(Rahil Ansari)表示,在臺灣的業務發展仍繼續表現良好,但供應鏈及產品短缺問題仍為最大挑戰。

萊茵再生能源公司(RWE)臺灣離岸風電總經理張友鴻在報告中提到,從半導體業到離岸風電產業,臺灣都是亞洲供應鏈的核心,因此許多企業選擇在臺灣發展核心業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