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中國 社會萬象

逾千藥品被踢出中國醫保目錄

中國日前有上千種藥品被踢出了中國的醫保報銷目錄,其中包括大量的基礎藥品。圖為工人在包裝藥品。(STR/AFP)
中國日前有上千種藥品被踢出了中國的醫保報銷目錄,其中包括大量的基礎藥品。圖為工人在包裝藥品。(STR/AFP)

【記者易如/報導】近日,有上千種藥品被從中國的醫保報銷目錄中剔除,其中包括大量的基礎藥品,這無疑加重了中國老百姓的醫療負擔。專家表示,當局在做核酸檢測和施打疫苗過程中使用了大量醫保資金,醫保結餘面臨枯竭,因此減少老百姓的藥品醫保報銷。

6月底,微信圈流傳一份「2022年7月1日調整為『醫保不支付』藥品編碼信息」名單,涉及中國國內外535家企業,包括935種藥品被從可報銷的醫保目錄中剔除。記者搜尋發現,名為「報告廳」的網站在6月27日發布了這份名單,名單列表上寫著「附件:2022年7月1日調整為『醫保不支付』藥品編碼信息(1)」,列表下寫著「免費閱讀10頁,購買之後可查看、下載47頁完整報告」。落款處寫道「類型:政策法規出版日期2022-6-27」。

中國醫藥行業專欄作者健識局6月30日發文表示,這份名單共涉及輝瑞、勃林格殷格翰、江蘇豪森、科倫製藥、神威藥業等國內外五百多家企業、351個通用名、九百多款藥物。

中國某醫院藥劑師張先生7月5日對《大紀元》表示,這份清單裡面有大量的處方藥、醫院用藥,「所有的注射劑那些都是處方藥,都是需要在醫院裡面才買得到的,那些藥已經被踢出醫保的清單了。這份清單裡面有很多像乙類醫保的藥,有些真的是很常規、常用的藥。」

中國的文先生6月30日告訴《大紀元》,現在醫保確實取消了很多藥品的報銷,「上個月我聽我母親講過這個事情,她老年人經常生病,經常吃藥。對藥價(變化)很敏感。就是說現在醫保報銷的醫藥品的範圍窄了,醫保的門檻提高了,基礎藥品就不能再報銷了。而且現在到藥店去買平常的基礎藥品,自費的部分,就是非處方藥也漲價了,有的漲了好多倍。」

《健康時報》2021年8月11日報導,根據國家醫保局2019年8月發布的醫保目錄地方增補品種清零政策,從2020年開始,不再允許各地方對新版國家醫保目錄做任何調整,原省級醫保報銷藥品目錄內按規定自行增補的乙類藥品,按40%、40%、20%的比率,在3年內分三批逐步調出,執行統一的國家醫保目錄。

根據中共《國家基本醫療保險、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藥品目錄》,醫保目錄分為甲類目錄和乙類目錄,過去各省在乙類目錄的基礎上,可自主調入或調出15%的藥品。

報導說,截至目前,已有北京、天津、重慶、雲南、湖南、吉林、河北、廣東等二十多地完成了增補目錄調出,被調出目錄的品種多達1,200種左右,其中不乏如復方益母草膏、藿香正氣滴丸、蒲地藍消炎口服液等大品種常用藥。

原本今年6月30日是清退紅線(藥品調出最後期限)。今年3月,中共國務院印發《落實政府工作報告重點工作部門分工的意見》明確,今年12月底前實現全國醫保用藥範圍基本統一。

對大量藥品被調出醫保目錄,北京大學醫藥管理國際研究中心主任史錄文教授對媒體表示,按照醫保目錄調整工作方案的規定,調出醫保的幾乎都是已被註銷批文的、被有關部門列入負面清單的,或者評估風險大於收益的藥品。

旅美經濟學家Davy Jun Huang於7月5日對《大紀元》表示,該專家說出了檯面上的一些理由,「因為之前藥監局亂批亂放很多藥品,現在有些達不到要求的藥就要註銷批文;還有副作用比較大的、超過治療效果的藥也要取消;還有非處方藥,沒有必要都留在醫院藥庫裡去進行售賣,這會造成醫院的資源浪費,其實這些其中都涉及腐敗問題。他把幾個原因疊加在一起,非常冠冕堂皇,但他沒有告訴你全部的原因。」

Davy Jun Huang說,相當部分的藥品被剔除出醫保報銷目錄還有其它原因。最根本原因是醫保不夠錢了,就要壓縮一部分報銷項目。

他舉例說,中國某省三甲(三級甲等)醫院的醫生告訴他,現在醫保方面的報銷有兩個新的規定。「一是現在醫保規定每種疾病Dip付費(通俗說就是有一個封頂),比方看闌尾炎,不管病人花費多少,醫保只給報銷五千元(人民幣,下同),花多了醫院承擔。另外,以前職工醫保門診看病只能用醫保帳戶裡的錢,從今年7月1日開始,也可以享受國家按比例報銷。國家出這些政策肯定有醫保資金不夠用的原因,鼓勵老百姓門診看病,能不住院就不住院。」

另外,「現在要控制醫院賣藥價格,要求各地醫院進價跟賣價基本要持平,整體不斷地把藥物採購清單裡面的藥品進行篩換,部分原因也是由於資金的短缺。」

Davy Jun Huang還表示,由於經濟下滑,加上疫情,導致很多企業生存相當困難,企業利潤減少,甚至倒閉,失業人數增多,導致參保人數不理想,全社會繳交醫保、社保的金額也是在減少,那麼報銷的部分就少了。再有,人口老年化、少子化的問題也是一個原因,「老人家都要看病,醫保的錢不夠了。而年輕人繳交醫保的人數也減少了。」

而外界普遍認為的原因是,「由於疫情清零政策造成了大量的核酸檢驗費用,還有疫苗這一個相當龐大的開支,的確會影響到醫保、社保資金的餘額,也導致醫保的資金不足。」

5月23日,華創證券宏觀研究團隊發布測算報告稱,疫情至今中國核酸檢測費用已達3千億元,且50%發生在今年前4個月。該團隊發現,多地常態化核酸費用70%至95%由醫保報銷,地方政府的財政負擔占比很小。

《2021年醫療保障事業發展統計快報》顯示,2021年末基本醫療保險(含生育保險)累計結存3.6兆餘元。華創證券團隊認為,3.6兆元醫保結餘,如果全民2天檢測1次,夠使用3年半的。

前陝西潤澤醫藥有限公司業務員趙明7月5日也對《大紀元》表示,很多基礎藥不報銷是因為醫保資金已經被掏空。「從開始大規模核酸檢測和強制接種疫苗到現在,表面上是免費,實際上是醫保在買單,網上說消耗醫保資金1.5兆到2兆,所以才有了縮小藥品報銷範圍的舉動,這符合邏輯。中共本來就是搶錢的,利用天災人禍發財也不是第一次了。」

趙明說,早在2019年的時候醫保的壓力就很大了,當局在一些一線城市實行了藥品「帶量採購」,就是政府要求非獨家藥品強制降價,再由醫院挑選同類品種裡價格最低的採購,擺脫藥商,醫院保證一定的用量,同時被選入帶量採購名單的藥品也不再有醫生的提成,客觀上減輕了患者一部分負擔,但是如果說這項政策的初衷是為了減輕患者負擔、打擊藥價過高背後的不合理因素,這就錯了。

「這些年的醫療亂象是怎麼造成的?就是當年『醫療產業化』的實行造成的,醫療產業化的目的用今天流行的網絡用語就是『割韭菜』,現在怎麼會停下來呢?醫保報銷不了了嘛,所以才開始拿藥廠、藥商、醫生開刀,用以前計劃經濟時代的一些手段來控制藥價,降低醫保壓力,客觀上也讓一些患者受益了,僅此而已,絕對不是良心發現似的改革。」他說。

根據中共國家醫保局公布的數據,自2000年第一版藥品目錄以來,先後發布了8版醫保藥品目錄(2000年、2004年、2009年、2017年、2019年、2020年、2021年、2022年),目錄內的藥品數量從1,535種增加到2,860種。

藥劑師張先生表示,上千種藥品現在都被踢出醫保清單,只能說明一個問題,醫保的財政已經很吃緊了。「醫保帳戶裡的餘額往往是每年存進去的一個餘額,醫保帳戶的經營是要做到收支平衡略有盈餘。而疫苗和核酸檢測的花費把歷年來的盈餘、存款都花得差不多了。而實際上,醫保每年都有缺口,缺口一直在擴大。」

他表示,根據中共財政部發布的歷年財政決算及社保基金決算報告,中國醫療保險基金的收支在2011年開始出現缺口,為1,059億,至2020年,缺口擴大到3,214億,增幅達到203%。而這個缺口是由地方政府財政進行補貼。所以,外界看到的官方醫保收支結餘都處在正值。

張先生說,從宏觀上講,近年來經濟下滑,公司大量倒閉,斷保的人越來越多。經濟不好財政也在下滑,收到的錢也在變少,財政捉襟見肘。另外,新農合的(城鄉居民醫療保險基金)保費近年大幅度增長,「要嘛説明政府在賺錢,要嘛醫保的費用不夠了」。

中共國家多部門近日聯合發布新政,對2023年度的新農合再次提高30元,達到每人約350元,三人份新農合保費首破千元。而今年的新農合在去年每人每年280元的基礎上已上漲40元,達到每人每年320元。

中國醫療保險基金大致分為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基金和城鄉居民醫療保險基金兩大塊。而後者缺口在2019年就達到3,090億。

「所以,取消一些藥品的報銷比例,甚至踢出報銷目錄,就成為了最簡單、最迅速、立竿見影,同時又是最不科學、最一刀切的方式。」張先生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