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要聞 綜合

植入微菌叢治連續腹瀉 長庚醫院成功逾百例

【記者賴玟茹/臺北報導】長庚醫院11日舉行記者會,分享微菌叢植入治療困難梭菌感染的成果,透過捐贈者菌液,以大腸鏡將健康菌相打入患者體內,單一次成功率九成以上,目前已完成超過百例個案治療。

林口長庚胃腸科副教授李柏賢表示,困難梭菌感染的症狀包括腹瀉、肚子痛、發燒等,約有二至六成的患者會反覆發作,重症患者住院死亡率高達二成五,高風險族群包括年長、長期使用抗生素、免疫力低下、癌症、發炎性腸道疾病、器官移植患者。

高雄長庚胃腸科副教授蔡明釗表示,微菌叢植入又稱「糞便移植」,過程中,會經過重重篩選,捐贈者若符合資格,其糞便將會送入實驗室進行處理,分離出有用的菌液後,存放到「微菌銀行」,等到有患者需要的時候,就能立即解凍使用,最後經由大腸鏡打入患者體內。

李柏賢說,微菌叢植入跟益生菌不同,不只單純移植一種細菌,而是將整個生態系移入患者體內,藉此重建健康腸道系統,單一次的成功率可以達九成以上,過往透過抗生素治療,約只有三至四成有效。

蔡明釗分享,肝臟移植者因術後持續服用抗排斥藥物,體內長期腸道菌相失衡,出現腹瀉、連拉好幾天,過往以抗生素壓制,卻又會產生另外的菌相失衡,現在透過微菌叢植入,能夠大大改善,也就是植入新的健康菌叢,重新調整、培養一個新的菌相。

蔡明釗說,糞便移植的捐贈者大多是高中、大學、研究生,有意捐贈者篩選通過率約為九成,也有少部分兒童或青少年捐贈者,整體篩選通過率約為五成,目前有91.7%的患者是接受捐贈者捐贈,其餘則是受贈者親屬捐贈。

蔡明釗提到,整個過程不用進行配對,不過也會發現某個捐贈者的菌相特別好,好比超級捐贈者,能夠捐給所有人,這也變成很傷腦筋的地方,因很難標準化;但微菌叢菌相比例仍會根據國家、民族習慣而有不同,建立本土菌相資料庫有其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