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評論 名家評論

【國際瞭望】中共在非洲的掠奪

⊙Michael Wilkerson
過去十年的大部分時間裡,我都在非洲工作,在那裡,中共的帝國主義跡象隨處可見。

我經營的投資公司主要由美國和加拿大投資者出資,在商業交易和融資交易中,會與中共支持的實體交鋒。中共當局透過補貼貸款和大量現金,在交易中占據優勢。他們的協議往往與政治結果掛鉤。

非洲已經成為中共這個新帝國殖民主義國家展現全球野心的中心舞台。可以說,至少在後殖民時代,沒有哪個國家比中共在非洲大陸的影響力更大,無論是好的還是壞的方面。

相反的,美國則專注於少量的捐款和被誤導的慈善事業,而不是以市場融資、商業投資和實用教育為主導,對抗中共的意識形態和金融衝擊。這顯示了美國完全搞錯方向,把這個陣地拱手相讓。

從煽動革命到投資基礎建設

自1960年代和1970年代「去非殖民化」和獨立運動以來,中共一直參與非洲事務。中共是提供軍事武器給坦尚尼亞革命政府的主要供應者,並支持辛巴威的獨裁者穆加貝(Robert Mugabe),及信奉馬列主義的莫三比克解放陣線黨。中共是剛果民主共和國獨裁統治者卡比拉(Joseph Kabila)的主要支持者,卡比拉對剛果進行了長達20年無能且腐敗的統治(剛果民主共和國迄今仍是一個無法控制,且衝突一觸即發的地區)。

中共對非洲的干涉從煽動革命到轉向投資關鍵基礎設施,並提供貸款給政府和商業部門。中共在非洲大部分地區的商業和金融市場無處不在,達到了司空見慣和新殖民主義模式的地步。過去15年,中共對非洲投資超過3千億美元,中非貿易額每年接近2千億美元。

如今,估計有一百多萬中國人在非洲為一萬多家中國公司工作。相比之下,在非洲工作的數千名美國人中,大多數受僱於政府或非政府組織,而非商業企業。這對非洲和美國來說,都是令人遺憾的損失。

此外,中共還增加了在非洲大陸的軍事和安全設置。如今,中共在多個非洲國家部署了數千名軍隊和軍事人員。中國的民營保安公司建立了一整個產業鏈,保護中國商人和要人,在發生動亂時,他們可以扮演準軍事角色。

中共投資的雙面刃

中共在非洲的投資是一把雙刃劍。可以肯定的是,非洲迫切需要關鍵基礎設施,在這方面,中共一直走在發展的前沿。更好的公路和鐵路、更可靠的電力及負擔得起的行動電話,為許多人帶來了好處。

然而,中共的投資背負著高昂的隱性成本,這類投資不但沒有促進非洲的獨立,反而增加了債務,這有可能使非洲國家重新陷入殖民從屬狀態。大型計畫創造的數以百萬計就業機會,是從中國輸入的勞動力填補的,而不是當地的非洲人。其結果是許多國家的國內失業率持續高於50%。農產品等大宗商品出口到中國,而不是用來減少非洲大陸持續存在的糧食短缺問題。

中共在非洲的投資是帝國主義行為。中共為追求以優惠的價格確保關鍵工業、農業商品的可靠供應鏈,並為中國的失業工人提供就業機會,而掌控了非洲。就像在中國開採用於工業生產的銅、煤和鈷等大宗商品一樣,中共在非洲的投資也是榨取式的。更糟糕的是,中國製的成品出口到非洲市場,削弱了非洲國家的國內生產能力,打擊了無法與中共補貼競爭的當地工業。這是典型的殖民主義。

中共帶給非洲系統性貪腐

系統性貪腐的中共商業行為,破壞了依法加強問責制、透明度和廉正的合法努力。中共在非洲的投資和商業活動通常伴隨著行賄,無論是現金還是貴重的禮物,及為贏得合約和標案支付的回扣。在非洲展開業務的美國和歐洲企業受到嚴格的反貪腐法律約束,而中國則不同,中共不執行反賄賂或反貪法律。非洲政府和商界領袖心照不宣,那就是中國人按舊時的方式做生意,許多人拒絕接受,但對其他人來說,誘惑太大了。

在過去十年中,美國試圖回應中共在非洲的表現,但有些姍姍來遲。西方對非洲重新燃起的興趣是否太少、太晚,還有待觀察。到目前為止,美國的承諾充其量只是半心半意,雷聲大雨點小。無論如何,在未來的許多年裡,非洲都將是美國與中共地緣政治鬥爭的重要戰場。(原泉編譯,小標為編輯所加)

——作者威爾克森(Michael Wilkerson)是戰略顧問、投資人和作家,創立風暴牆網站(Stormwall.com)及風暴牆顧問公司。原文「China’s Scramble for Africa」刊登於英文《大紀元時報》。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並不一定反映《大紀元時報》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