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中國 社會萬象

電動自行車爆炸頻傳 陸記者:法定限重成禍首

【記者許蒔/綜合報導】近年來,電動自行車自燃事故在中國頻繁發生,甚至引發火災,造成人員傷亡事故,中國知名記者發聲揭露,中共電動自行車「新國標」(國家標準)是罪魁禍首,必須改變標準才能根除此類事故的發生。

5月20日,微博博主「雪山財金」發文〈三鹿奶粉揭幕者簡光洲槓上電動車新國標:55公斤限重等於變相殺人〉,文章揭示,曾因報導三鹿奶粉事件而出名的記者簡光洲近日多次發聲,質疑法規《電動自行車安全技術規範》是導致電動自行車頻頻發生自燃事故的「元凶」。

文章介紹,據中國國家消防救援局統計,2023年全國共接報電動自行車火災2.1萬起,相比2022年上升17.4%。其中,80%的電動自行車火災發生在充電時由鋰電池燃爆引起;2022年全國共接報電動自行車火災1.8萬起,比2021年上升23.4%。

2018年電動自行車保有量約2.5億輛,火災事故三千多起。2023年保有量約4億輛,火災2.1萬起。5年間車輛增加了60%,但事故卻增加了6倍,這是極不正常的。

文章說,簡光洲認為,中共《電動自行車安全技術規範》明確規定,「整車重量不大於55公斤」,這個規定讓原本使用鉛電池的電動自行車只能改用重量更輕的鋰電池。

簡光洲解釋,目前電動自行車電池有鉛電、鋰電兩類,鉛電池主要材料是鉛和酸,都是不可燃物,外殼也是阻燃的ABS材料,裝在電動車上較為安全,不會自燃自爆。但鉛電池比較重,按50公里續航里程計算,最陽春的鉛電池也有25公斤,若要進一步提升能量密度,就會影響電池品質和壽命。空車重量一般為38到46公斤,因此,搭載鉛電池的電動自行車,重量就會超過55公斤的法定重量。

與鉛電池比,鋰電池輕便、續航距離長,但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風險。一是電池本身含有活性的鋰材料,二是電解液為有機電解液,這些化學特性決定,無論是處於靜置、運動,或者充電狀態,都可能發生電池熱失控,而一旦發生熱失控,只要短短數秒就會劇烈爆燃。

文章說,目前的火災基本上都是由鋰電池電動車引起的;更大的風險在於,目前鋰電池電動車市場保有量約為4千萬輛,鋰電池經過這兩年的服役,穩定性開始下降,風險隱患非常大。只要這些車還在路上跑,還在社區內充電,未來一段時間,電動車起火的事故,恐怕仍有很高機率會發生。

中共《電動自行車安全技術規範》強制性國家標準於2018年5月15日頒布,2019年4月15日正式實施。

簡光洲說,「毫不誇張的說,2019年開始實施的這一版電動自行車新國標(指《電動自行車安全技術規範》),就是個殺人的新國標,整車限重55公斤的限定必須盡快廢除,讓安全可靠的鉛蓄電池回歸到電動自行車的主流」、「只有這樣,老百姓騎著的電動自行車才是一個便利出行的交通工具,而不是一顆隨時都有可能引燃的炸彈。」

2024年2月23日,南京市雨花台區明尚西苑6棟高層住宅樓因電動車起火引發大火,造成15人遇難、44人受傷。事故發生後,各地頒布監管措施,規定不准把電池帶進大樓樓道或房間充電。

簡光洲是原《東方早報》記者,2008年9月11日,以一篇〈甘肅十四名嬰兒疑喝三鹿奶粉致腎病〉,揭開中國乳製品行業的三聚氰胺內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