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副刊 品味生活

掌握黃金比例 許正龍分享泡茶密碼

許正龍以達文西精神研究,發現了泡茶美學的黃金比例。(徐曼沅/攝影)
許正龍以達文西精神研究,發現了泡茶美學的黃金比例。(徐曼沅/攝影)

文/記者徐曼沅
達文西與泡茶,二者有什麼關係?被譽為「臺灣茶葉大使」的許正龍(Thomas Shu),從這位藝術巨匠發揚光大的「黃金比例」中受到啟發,找到完美「泡茶密碼」。

由古希臘數學家畢達哥拉斯發現的「黃金比例」(1.618:1或1:0.618),後被柏拉圖正式稱為「黃金分割」,古往今來廣泛應用於中西建築、設計和音樂等領域,成為衡量美與調諧的準繩。

達文西對人體黃金比例的研究應用,對文藝復興以來的藝術家可說影響深遠。而從小在臺灣茶園長大,參與製茶、泡茶、推廣茶葉大半輩子的許正龍,則從黃金比例中悟到了泡茶道理。

由古希臘數學家畢達哥拉斯發現的「黃金比例」(1.618:1或1:0.618),後被柏拉圖正式稱為「黃金分割」。(徐曼沅/攝影)由古希臘數學家畢達哥拉斯發現的「黃金比例」(1.618:1或1:0.618),後被柏拉圖正式稱為「黃金分割」。(徐曼沅/攝影)

門外漢泡茶黃金比例

許正龍發現,每款臺灣茶的泡製過程,無論是水溫、茶葉與水的比例,還是沖泡時間,都具有內在的和諧;泡茶時微小的調整,就能影響茶湯口感和香氣。他認為,恰如達文西在藝術創作中對完美人體比例孜孜以求,初次接觸泡茶者,很難掌握其獨特規律。

許正龍也觀察到,講究細節的日本人喜歡攜帶135毫升的保溫瓶,日本對泡茶細節的精確性,反映了追求極致體驗的文化哲學。他本人經過多次試驗,發現使用5盎司(oz)壺泡茶的穩定性;5盎司約150毫升,與135毫升相當接近。他驚呼這種巧合就如達文西秉持的「自然規律」理念,所有發明的存在必有其意義。

對於初次喝茶、泡茶的人,許正龍經常推薦使用5盎司茶壺,因為這就是門外漢泡茶的「黃金比例」。他也據此開發了三款烏龍茶(翡翠、黃金和紅寶石)茶包,直接浸泡在5盎司茶壺中,散葉可以充分浸泡展開,將喝茶變成一種有意識的日常儀式。

他笑說,湯馬斯·沙利文(Thomas Sullivan)1904年發明用於盛放冰茶的大茶包,立頓品牌創辦者湯馬斯·立頓(Thomas Lipton)於1952年將其製成2公克的小茶包,用於在杯子裡泡熱茶;2025年,許正龍以更具沉浸感的體驗,取代傳統茶包、重新定義茶藝術。

許正龍以更具沉浸感的體驗取代傳統茶包,重新定義茶的藝術。(徐曼沅/攝影)許正龍以更具沉浸感的體驗取代傳統茶包,重新定義茶的藝術。(徐曼沅/攝影)

許正龍分享泡茶的5盎司「黃金比例」。(徐曼沅/攝影)許正龍分享泡茶的5盎司「黃金比例」。(徐曼沅/攝影)

體驗與思維 發現茶的吸引力

在美國推廣茶葉近半世紀,許正龍發現對於消費者而言,價格穩定意味著對產品品質的自信,他鮮少因市場波動而調整價格,讓大眾對他的品牌更具信任感。

從過去強調「茶種與名字」轉而注重體驗與思維,許正龍不僅延續傳統,更巧妙將其化為現代敘事,希望引導西方消費者認識茶與生活方式的關係、啟發他們發現茶的吸引力。

「臺灣茶產量稀少,僅占全球0.2%,所以要專注於高品質烏龍茶的生產。」他鼓勵大眾以不同方式體驗茶,打破對茶文化的刻板印象。

許正龍2025年研發生產的茶包是「全葉」泡製、品質上乘,預先稱量、分裝,以便品茗者精確享用;就算是門外漢,只要使用任何一種5盎司茶壺或135毫升保溫瓶,都可輕鬆掌握泡茶的「黃金比例」。

他推薦飯前淺嘗一杯翡翠烏龍,用餐時以黃金烏龍搭配,飯後喝一杯紅寶石烏龍茶;根據個人喜好品鑑茗茶,找到屬於自己的飲茶密碼。◇

許正龍與妻子潘掬慧致力推廣臺灣茶。(徐曼沅/攝影)許正龍與妻子潘掬慧致力推廣臺灣茶。(徐曼沅/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