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評論 觀點

習近平要求涉台官員學閩南語之意涵

中共18大後初掌黨權的習近平,最近採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例如發表南巡講話、要求排除官場鋪張浪費的惡習、指示整飭官箴、打擊貪腐,展現出其親民務實的作風,確實一新外界耳目。 

在對台工作方面,習近平日前走訪8大民主黨派之一的台灣民主聯盟及其他涉台智庫時,特別提到是否嫻熟台灣多數民眾日常慣用的閩南語,並要求大家應該要多學習閩南語,這等於是一個新的宣示。從表面上看或許只是一樁小事,但卻反映出一個心態的問題。過去多年來,兩岸在交流的過程中,許多人常提出一個問題就是:大陸在處理對台關係時,中共的相關機構及其成員,到底有沒有辦法和台灣民眾博感情?其中當然也包含使用語言的習慣。 

在中華民國台灣,經過長期的教育,大家都能很流暢地運用國語,但所謂台語(與閩南語系出同源,只是腔調、與少數詞彙用法稍有差異)也是日常生活中普遍使用的溝通工具之一。其實語言是人與人之間的溝通工具,多會一種語言等於多一種溝通的方式,尤其是如果能夠使用當地民眾慣常使用的方言做為溝通方式,除了代表對對方的尊重,也更能拉近距離展現親和,何樂而不為。 

如果學習對方慣用語言是一種尊重,但另一方面,北京日前將台灣景點日月潭及清水斷崖納入其護照圖片,國台辦主任孫亞夫侈談統一問題,則是明顯的不適當,這些行為與舉措都只會增加中華民國政府與台灣民眾的反感。 

兩岸主權互不承認、治權互不否認,這是馬英九政府一貫堅持的立場,北京逕行將台灣知名景點納入極具主權象徵意義的護照當中,當然會在台灣引起軒然大波。關於後者,而孫亞夫來台做客,卻一再談論仍具有高度爭議性的話題,不但徒增困擾,也讓兩岸互信抹上另一個問號,而這些其實都是可以、也應該避免的事情。 

對於這兩起事件,中華民國政府交由主管單位,就其職掌表達立場,希望北京方面知所進退,今後亦能有所改善,並未上綱將其擴大成為政治事件,這已展現了我方的善意、理性。畢竟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成果得來不易,雙方都應珍惜。 

過去兩岸在互動過程中,雙方都一再強調,彼此要有同理心、要多交流減少歧異、要致力追求雙贏、要學會易位思考,或許這些事情的確是知易行難,但如果習近平最近對大陸官員應學習閩南語的提示,是一個善意的展現,我們更期望類似的心態與作法,能夠擴及到其他的層面,這才是應為當為之事,也才是對雙方最佳之作為。──轉載自「中央廣播電台」台灣觀點節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