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服貿醫療陸資開放 民團憂我失優勢

【記者徐翠玲/台北報導】針對服貿協議開放陸資捐助台灣財團法人醫院,並以偏遠地區醫院為優先,民間監督健保聯盟發言人滕西華27日指出,偏遠地區與非營利機構都是政府責任,政府卻選擇偏遠地區財團法人醫院優先開放陸資,意味公共資金將撤出台灣醫療發展,市場化與營利化目的相當明顯。

滕西華表示,這一波引進資金,乃至將來或目前正在規劃的自由經濟示範區,只有一個理由,就是錢。在技術層面,滕西華說,台灣的優勢在醫療品質醫事人力發展以及醫療管理,卻讓人侵門踏戶完全複製,這是全球少見的醫療輸出國。政府是想把台灣變成醫療輸出國,還是被迫成為輸出國。

而中國大陸只有在一級城市中看到五、六星級醫療院所。雖有公共醫院,但因為給付制度、長期醫學訓練層級不同,差距非常大,一開始就出現嚴重階級化現象,大陸醫療發展面臨嚴重失衡,為什麼還要花錢捐助台灣財團法人醫院?

大陸最近陸續開張六星級醫療院所,台灣名醫或高階管理階層因此到中國大陸。滕西華說,台灣的人力發展會因兩岸服務模式差異而導致人流產生變化,當然醫療價格就會產生變化。至於兩岸人力互通,台灣現在是個人去兼差,捐助之後可以正大光明派去對岸支援,形成兩岸排班更加血汗。

在資金收入與互為投資方面,如捐助20萬美金,台灣盈餘透過某種系統流回中國大陸,再去投資一家中台合資醫院,資金流通,卻是拿健保的錢去訓練陸方,拿台灣的醫療服務收入再去發展中國大陸的頂級醫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