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副刊 品味生活

【王健專覽】美從哪裡來

文/王健(台北科技大學工業設計系室內設計組副教授)
人愛美乃天經地義,自小父母教導孩子的三原則即是「真、善、美」,無庸置疑大家都會認同,其實真與善都有美的成分,因此美才是總體歸屬的結果。

美是什麼,一般人很難一言說盡,由於美有各種不同的面相,其發生來自不同的感官,有來自視覺、聽覺、味覺、觸覺及心覺,從不同的方向促成腦神經的感覺,而有不同的感受,最普遍的現象一般來自視覺最多,其次是聽覺,歸納其形式大致可分為對稱、平衡、漸層、反覆、比例、和諧等,而聽覺上之美,大致來自旋律與節奏,上述的現象可分為感官的美感。還有一種層次的美感是心覺,即是內心感受而形成的印象,不見得有表象存在,但其印象卻可深入人心造成感動。感動是美的「果」,萬般的美感造就心靈的喜悅與悸動。

美的意象往往來自生活、來自體驗、來自觀察,也來自想像,人之所以為萬物之靈就是有思想、有想像、有別於動物,人的心從各種事物的表現中,會分辨美醜、善惡,棄惡崇善、愛美惡醜乃人之天性。至於人如何欣賞美,其實在生活中俯拾皆是。眼看到炫麗的彩霞、起伏的山巒、高聳的建築、無垠的原野、幽靜的山谷、清澈的溪流、洶湧的浪濤、寧靜的沙灘、陽光下的樹影,從自然中可以得到數不盡美的景象,在人與人之間的相處及活動當中,美的意象也可說無時不在、無地不有,看見人的形貌比例勻稱,會覺得賞心悅目;看見人的舉止身段優雅、謙和有禮會感無比認同;看見浪漫的婚禮會由衷祝福;聽見委婉的歌聲不其然會拍掌合嗚;看到純真的笑臉也會會心一笑;看見小孩幫老父推車;看見母親在餵食幼兒;看見有人飢餓30等等,都不免引起我的感動。

這些都是平常從生活中可以體驗到的「善」與「真」,經過咀嚼後,就成為美的感受,其實只要日常細心體會,每一事物的特徵或多或少,皆有可能和美的成分有關聯,如開會時準時全員到齊會議廳乾淨,主事者必然心存喜悅有所感動,有人跌倒時順手扶起,這種場景我們會說是「美事」一件,總之美的事物來自各方,不限時地皆有遇見的可能,只要心情持平細心體驗,可謂處處有美,時時有美。

一般人談到美的時候,經常會談到藝術,其實藝術有很多的內涵,有形而上的,也有形而下,在表象上呈現的如戲曲、音樂、舞蹈、繪畫、雕刻、編織、攝影、動畫、服裝設計、工業設計、室內設計、建築、景觀、視覺傳達等,這些都在藝術學院裡成了專門學問,一般而言其訓練的目的是追求真、善、美的極限,成為專門的職業,然而除上述外美的境界,還包括倫理、教養、道德、修身處世、治事、做人等的範疇,不一定有專業訓練才會有藝術,美本身沒有那麼難,難處在其技術,它深不見底,但追求心中的美,凡人皆可求,只要有心則美到成功。◇

王健專覽
王健老師以術科第一名畢業於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系,又負笈日本東京造形大學深造。 (1) 全國麥克筆第一名師.亞洲第一麥 更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