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副刊 品味生活

【王健專覽】新古典主義風潮再現

文/王健(台北科技大學工業設計系室內設計組副教授)
最近時事新聞,不斷報導和帝寶豪宅相關的消息,不免引人注目,尤其是當事人都是社會名人,更令人好奇。 

仔細觀察其外貌,內行人一看就知道其想表現的風格,乃屬古典主義中最普遍的「巴洛克風格」,自文藝復興以來,世界上流行哥德式(GOTHIC)之宗教建築,一般以尖塔造型能營造神聖與權威,歐洲自北到南皆受其影響。到了16世紀末,建築風格由帝王貴族掌控,其雄厚的財力恣意揮霍,最有名的即為1702年由路易十四大帝興建的凡爾賽宮,此宮距巴黎30公里,在一片廣大的平野上建造,比原先的皇宮羅浮宮大數倍的宮殿,其手筆之大可謂空前。

石材來自尼羅河,建材包含金、銀、銅、鐵、瑪瑙、水晶、明鏡、皮革、名畫,庭院灌溉引水來自10公里外的塞納河,動員法國境內所有名師、名匠。大凡土木工程、庭院工程、水利工程、裝潢工程、藝術工程皆由皇帝掌控,無人能置喙,故豪奢的程度可謂無與倫比,至目前世界上只要談到豪華的裝飾,凡爾賽宮永居第一。由是所謂的巴洛克式的裝飾,成為奢華的代名詞,無人能出其右也被視為經典。

巴洛克式的裝飾源自古羅馬、希臘、埃及帝王的建築語彙,其造型以動物、植物及人體,以誇張變形來呈現圖形,以石材、玉石、水晶、黃金來打造各項的物件,其成形之技術,萬般來自工匠、藝匠純手工成形,一張皇帝坐的椅子,要透過金匠、木匠、椅匠、寶石工匠費時約半年才能完成;在雕工方面大都以鏤刻、深刻來完成,因此造型華麗而具立體感。然而畢竟「巴洛克」造型花費不貲,自路易十四的凡爾賽宮開始,人民深感國王亂花民脂民膏,致經濟凋敝,民怨開始聚集,至路易十六時期,終致民怨爆炸引發法國大革命,不到100年終結路易王朝。隨後拿破崙的時代,民風開始收斂,形成另類的奢華即為洛可可式樣,此式樣之成形是對巴洛克式樣的反省,也是一種自律型的精緻,不事過度的裝飾而代之以精簡的方式,表現物件的精美,但也維持了巴洛克式樣的精髓,仍舊屬於豪奢的裝飾。到了拿破崙三世時期,社會上出現以反動的姿態,批判這些工藝藝術都是為帝王貴族服務,鮮少為平民百姓著想,出現一種較平凡的工匠藝術稱為「新古典藝術」,其做法乃平衡古典造型中繁複的曲線,在雕刻中將鏤刻改為淺刻,把深刻改為浮刻,原則上保持原有的古典味,而手法上取法簡易之手工,使其服務之範圍擴大到普羅大眾,成為當時的一項功德。然而為期不久,自蒸汽機發明之後,機械加入加工的行列,素材也從木材變成了金屬,工法也從單一成了「量產」,才有後來「包浩斯」的出現。

時序進入21世紀,建築工程也從手工逐漸成了機械手加工,水泥也成了鋼構、焊接,裝修也進化到水刀、雷射刀、仿刻機、NCR機械;一把手工製雕刻的法式彎腿(獸腿)座椅原先售價約美金5千元,如今以仿刻機製造其型式保持古典,外型上不分軒輊,然而售價可降到1千元以下,託了科技之福「新古典」於焉產生。其最大的好處是保持古典美的「豪華」,而以接近平民化的價格承售,且它永不退流行!◇

王健專覽
王健老師以術科第一名畢業於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系,又負笈日本東京造形大學深造。 (1) 全國麥克筆第一名師.亞洲第一麥 更多內容>>